壹是資金流動強度大。在經濟邏輯中,如果標的物不是無限供給,而是有限的,那麽資金越是集中在這個標的物上,價格就越高。比如古董這種不可再生的商品,當然也包括優質地段,優質戶型,優質資源的房子。那麽從宏觀情況來看,很明顯壹二線城市對房地產市場的控制力度很大,資金進出的門檻和限制越來越多。但資本是逐利的,所以這裏沒有我待的地方。既然壹二線房地產市場已經不能炒了,那就去三四線城市吧。反正就是有所作為。於是,壹二線城市周邊的三四線小城市,比如上海旁邊的嘉善,深圳附近的那些小城市,湧入了大量的炒房資金。因此,這些小城市的房地產價格繼續上漲是很自然的。換個角度說,其實所謂三四線城市房價上漲,是背後資金的結果,這才是根本原因。
二是養老需求集中爆發。如果從改革開放開始算起,今年正好40年。40是什麽概念?也就是說,當年敢帶頭創業的人,現在應該是60歲左右,準備退休或者退休了。這些人大多有房有資,但目前的養老環境並不樂觀。大城市雖然條件很好,但是太吵太亂,各種城市病都很嚴重。反觀三四線城市,堵車不嚴重,自然環境普遍較好,汙染程度相對較小。老農認識北方的壹個煤商,他也60歲了。為了躲避霧霾,冬天避暑,他在雲南買了幾套房子。而把這個群體擴大到這麽多老年群體,是否已經成為巨大的購買需求?這些人,厭倦了城市的疲憊,開始考慮找壹個舒適的地方安度晚年。
三四線城市發展很好。以前無數的資源都集中在壹線二線城市,三四線城市完全被忽視。雖然這種情況並沒有太大的改變,但是三四線城市的地價相對便宜,而且這幾年國家在基礎設施建設上投入很大,使得三四線城市有很好的招商引資條件。許多企業和工廠開始從東部向西部遷移。在這個過程中,會有更多的勞動力湧入三四線城市。有了在這些企業工作的收入,就可以在當地城市買房定居。尤其是農村的農民工,過去都是去壹線城市打工。從表面上看,雖然他們的工資很高,但實際上他們的開支很大。現在有企業可以在家辦公,自然是不錯的選擇。雖然工資不如以前,但至少能買得起房子,自然很有動力。
所以在這些因素的推動下,三四線的房價必然不會下跌,反而會繼續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