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主持人的能力包括團隊合作能力、研究能力、學習能力、管理能力、資源整合能力。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教學思路和專業特長。工作室的主要成長是通過申請建設項目聚焦方向,不斷拓展學習和研究,高質量完成項目促進成長。
工作室的作用就是* * *享受* *建築,共同發展。成果主要體現在團隊教學業務能力的成長,具體體現在推動專業建設、課程開發、職業技能研發、教學能力建設等方面。
操作上最大的困難是協同的問題。因為是跨校跨界的合作體,合作難度比較大。雖然跨校工作可以從交流學習中獲益,但老師往往因為時間和精力的問題而無暇顧及。同時,跨界於校企之間的工作室成員也更受工作節奏的影響。所以工作室往往是壹個依附於教育教學內容的平臺,並沒有真正起到應有的作用。
我認為,為了充分發揮工作室的作用,我們需要重新審視並進壹步研究和完善運行機制。主要從頂層設計和中層執行,以及工作室內生運營力的構建三個方面入手。第壹,從教育行政部門,設計更具體的政策支持,行使工作室建設的主導責任。通過明確名師工作室的平臺地位,可以鼓勵工作室為主體,開展各類項目的研究申報和評選,強化工作室運營的主體意識;明確主持人和成員的責權利,進行完整規範的制度設計,設置職稱評審、優樹評審等鼓勵性規定,帶動和激發工作室成員的行動;樹立知名工作室典範,大力宣傳推廣典型案例,引導形成工作室高效運營的行為準則。第二,主持人和工作室成員需要落實管理責任和配套條件。除了場地條件的支持,很重要的壹點是推動其工作的落實,承擔起搭建工作室的主體責任。目前,大多數學校缺乏壹線教學人員,教師除了承擔繁重的教學工作外,投入教學和科研的精力較少。為此,各學校應在工作安排上為成員教師預留相應的時間參與工作室的運營,同時促進其日常工作和項目工作與工作室業務的融合,引導和支持工作室成員有專門的精力投入。比如工作室的財務支出制度,就是在政策允許的範圍內專門設計的,解決工作室資金的實際需求。第三,就工作室的內生動力而言,平臺必須有足夠的吸引力。具體來說就是平臺的生產力,可用資源,管理。這壹項主要由平臺主持人決定。平臺主持人是否有足夠的管理能力建立結構化的工作團隊,整合社會資源做好團隊發展規劃,組織常規運營,形成足夠的社會影響力。
主持工作室就是尋求壹群人做事,走的更遠。職業教育雖然有很好的社會關註度,但還是壹個比較薄弱的教育。匯聚團隊力量,探索更好的職業教育,做有價值、有品質的職業教育,是主持工作室的初心和使命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