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面上比較靠譜的電子合同,無非是第壹梯隊的三家:大發達、上商、E簽。其中,FADA已完成C輪融資,FADA在C輪投資老虎全球基金和騰訊,融資金額創下當前電子簽名行業單筆融資金額紀錄,是累計融資金額和融資輪次最多的電子合同服務商。
回到正題,關於如何選擇電子合同平臺,其實要考慮很多因素。畢竟合同涉及的不僅僅是簽約和存儲過程中的信息安全,還有前期產品使用的便利性和後續糾紛的處理。
下面,我從產品核心技術、平臺資質和安全保障、產品服務、平臺實力、產品價格五個部分來說明如何選擇電子合同。
1,核心技術
目前電子合同行業在國內還處於起步階段,產品的核心技術手段基本相同。從產品和服務來看,暫時沒有真正建立技術壁壘的第三方電子合同平臺。
綜合來看,所有第三方電子合同平臺產品的核心技術不外乎三種:身份認證技術、數字簽名技術、時間戳技術。其中,大部分平臺與CA機構合作,向CA機構提交申請,向用戶頒發法律認可的CA證書,有效證明用戶的真實身份。但也有少數平臺與公安部門合作,借助eID系統實現用戶身份識別。至於具體的技術,雖然分類很多,但原理基本相同。更方便的是人臉識別,手機驗證等等。
在數字簽名技術上,各家比較壹致,幾乎都使用哈希摘要技術。所謂哈希摘要技術,主要是指通過某種技術手段將電子文件轉換成壹個數值。如果電子文件被更改,該值也會立即更改,因此可以快速識別篡改。
2.平臺資質和安全保證
雖然在核心技術上差別不大,但是在平臺安全性上還是有壹些差別的。從IT的角度來看,平臺安全涉及到很多方面,其中以下幾個比較有價值:商用密碼許可證、IS027001認證、ISO27018認證、SSL證書、可信雲“企業SaaS”認證、高新技術企業認證。
3.產品和服務
產品的合法有效性和易用性是平臺評估的主要方向。在很多情況下,電子合同產品的法律效力和便利性是天平的兩端。專業的電子合同企業要做好平衡,盡可能優化用戶體驗,讓產品更加方便友好。
市面上第三方電子合同平臺的功能模塊大同小異,基本包括合同編輯、合同發送、合同存儲、合同管理等功能。除了基本功能,很多電子合同企業還提供法律延伸服務,如開通壹鍵仲裁功能、提供證書簽發報告等。很多電子合同平臺主要分為三種方式:獨立部署、API嵌入和本地部署。唯壹明顯的區別在於平臺能提供的法律服務。
事實上,電子合同行業未來的方向和趨勢在於法律服務。使用電子合同的最大好處在於法律問題。如果這個工具能提供更多法律相關的服務,會更受客戶青睞。
4.平臺強度
因為電子合同平臺還比較新,很多平臺都處於初創期。對於企業來說,資金、人才、客戶關系是最重要的三個因素。
先看資金實力,也就是平臺的融資能力。其次看團隊的實力,比如創始人和高管的背景。最後看合作客戶,平臺合作的標桿客戶越多,輻射的行業越廣,越能說明這個平臺的產品和技術能夠滿足更多客戶的需求。
5.產品價格
之所以把價格放在最後,是因為對於企業用戶來說,產品有效性的優先級優於價格。如果壹味追求價格而忽視產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那就有點本末倒置了。目前電子合同單價在5-6元左右,主要有兩種收費模式。壹種是按照簽約次數收費。比如壹份合同涉及甲、乙、丙三方,分三次收費,每簽字壹次扣費;另壹種是按合同收費。無論合同涉及多少方,每完成壹份合同,費用只扣除壹次。
如果公司對成本控制要求嚴格,必須對比最低單價,那麽在考察單價時,就要結合公司情況選擇更具性價比的收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