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
參加課外輔導班的學生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壹類學生在學校參加課內教育不能滿足自己,存在“吃不飽”的情況;壹類學生在校成績不好,希望通過參加課外輔導班提高成績;第三種學生沒有主動參加培訓的欲望,但是迫於父母和周圍同學的壓力,不得不參加課外培訓。總之,學校教育和學習效果的不平衡是我市中小學生參加課外培訓的重要原因,解決了不同學生在課堂上出現的“吃不到”和“吃不飽”的問題。
建議因材施教是選擇合適課外培訓課程的關鍵,課外課程應是課內教育的有益補充。家長要根據自身特點選擇輔導機構。在給孩子選擇培訓課程時,要註意培訓機構的教材水平是否與學生的水平相匹配。培訓機構要合理安排,保證學習進度,不要盲目求高求快;此外,家長可以有重點地科學選擇輔導班,如鞏固重點、強化學習、總結難點、指導學習方法等,讓學生的成績得到根本性的提高。
輔導方式有利有弊。
雖然家長和學生選擇輔導班的熱情很高,但越來越多的家長表示,不希望在輔導班裏填鴨式學習,因為這樣只會增加孩子的學習負擔。
在這方面,課外輔導班的個性化教育輔導是對學校教育的有效補充,尤其是對於壹些叛逆、厭學的孩子,個性化輔導不僅可以提高成績,還可以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大大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在給孩子選擇輔導班的時候,要充分站在孩子的立場上選擇輔導方式,給孩子適當的休息,讓孩子有時間豐富課余生活,而不是被學習填滿。
從輔導的具體方式來看,1對1輔導有很強的針對性,對於學習基礎差的孩子效果非常明顯。由於他們學習時間緊,個人缺陷不同,這種模式可以達到學習效率高,學習效果好的目的。但是對於低年級或者內向的孩子來說,這種輔導是不適合的。大三學生更應該註重學習習慣的培養。此外,培訓機構在幫助家長解決問題學生學習問題的同時,也要關註孩子的心理和身體狀況,強調家庭、學校、社會對孩子的協同教育。課外輔導可以幫助孩子科學調整學習心理和學習策略,更重要的是鍛煉思維能力。
變選擇為學習動力
面對眾多的培訓機構,眾多的培訓班,家長要謹慎選擇,關註孩子的興趣,積極引導孩子自身潛能的開發。比如,有些孩子可能在某方面是天才,或者他們有自己喜歡和擅長的科目,父母應該允許他們在這些科目上花更多的時間。家長要扮演好適當的角色,保證孩子和同齡人享受到應有的樂趣,千萬不要在孩子還小的時候提前學完後面的內容。另外,要選擇小班的課程,尤其是英語課,因為語言需要大量的實踐機會。
最後,在給孩子選擇培訓班之前,家長還是要多關註學校教育,積極與學校老師溝通,做好配合,找出孩子學習的“長”與“短”,然後有針對性地延伸到學校之外。是否選擇心理咨詢,要看孩子的需求。在敲定培訓課程之前,家長也要親自考察培訓機構的管理、師資、硬件環境。總之,要尊重孩子的選擇,把家長對孩子的期望轉化為孩子主動學習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