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來反駁壹下海外顧問的作用真的有那麽大的傳言?其實海外顧問的真實身份大多是在校學生或者已經參加工作的員工,同時兼任國內留學機構的海外顧問。都是經過訓練和包裝的,不會有太多泄露,大家才會相信。但是,如果妳選擇這樣的機構為自己申請,妳首先要明白,留學申請並不是簡單的什麽都不用管,妳要做的只是依靠機構老師和海外顧問。我應聘的是妳,所以壹切都圍繞著妳,所以溝通是必須的。它涉及到語言和時差等可見的方面。還有大的方面,文化,風俗,國情。畢竟雙方只是更了解自己的國家,成長的環境,接受的教育。所以從溝通省時省力的角度來說,還是要算國內後期老師的。也許海外咨詢師說壹句話比說很多句話更能說到點子上。而且前面說了,海外的顧問都是兼職的。如果他們是兼職,他們必須自己做很多事情。他們凡事都要以自我為中心,帶妳是次要的。
所以考慮到時間、文化、語言、責任程度等因素,海外咨詢師並沒有宣傳的那麽玄乎。還有壹個重點,就是在專業領域,妳申請的專業和海外咨詢師自己的專業能相同的概率有多大?即使大方向是壹樣的,但還是有很多精細的方向。不同的精細方向會導致不同的領域,不同的項目。比如兩者都屬於商科,但是經濟學和金融學就不壹樣。雖然有壹些聯系,但還是有很多區別。所以,作為壹個兼職海外顧問,我不壹定知道那麽多。而且就算細方向壹樣,他自己的項目也不會對妳有貢獻。要說海外顧問的作用其實是存在的,只是沒有中介宣傳的那麽大。海外顧問對美國高校的地理位置、環境、生活的某些方面會更有幫助。
所以不要被“海外”二字沖昏頭腦,先明確自己的身份和角色。很多機構比較單壹,只有國內後期老師或者只有海外顧問負責。他們各有所長,各有專長領域,非常有限。但是我簽的惠德留學已經做到了,兩者結合取長補短。當時我簽約後,老師在我的教育後期采取全程模式,這樣溝通會更深入更全面,省時省力。然後我會讓我的專攻同壹領域的海外顧問在文檔打磨、擇校等方面發揮所長。這種組合模式使得整個申請過程非常省時流暢,也能保證申請質量。我也順利拿到了美國耶魯大學的錄取,這個環節沒有任何壹方是做不到的。
所以我也看到了,現在還有很多中介在海外打著各種旗號。他們真的不表達自己的不開心,希望同學們謹慎理性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