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阿三”這個名字也出現在電影和電視劇中。比如1995周星馳主演的電影《大話西遊》,唐僧自稱裹著頭巾的“印度阿三”。而在電影《東進西出》中,稱段為“印度阿三”。
總的來說,“三弟三子”是帶有種族歧視的貶義詞。但具體起源,以下兩種說法比較靠譜,我來詳細解釋給妳聽。
第壹種說法:當時印度人在上海英租界工作,服役。許多印度人為英國政府工作,在巡邏室當巡警。那時候巡警叫長官,長官和普通話裏的阿三發音差不多。此外,當時的印第安人喜歡在頭上裹壹塊紅布,所以人們用“紅頭阿三”來稱呼印第安人。
第二種說法:這也是印度人在上海英租界當巡警的時候。當他們的首領英國人向印度巡警發出信息時,英國人壹般用“我說……”作為開頭,意思是用嘿,妳好等語氣用詞。我們的人通常使用的。而那些印度巡警也跟著英國人學,在中國人面前炫耀,還用“我說”向中國人提問。但讓人覺得有意思的是,當時上海的普通人並不知道“我說”的含義,誤以為是英國人對印度人的稱呼,所以也稱印度人為“阿三”,因為它和“我說”的發音相近。
隨著網絡信息的發達,印度人壹定知道被稱為“阿三”的原因是什麽。我覺得有點可笑。很明顯,高樓層的“阿sir”這個稱呼已經被降格為“阿三”這個稱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