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工商資訊咨詢 - 網絡醫療是如何運作的?

網絡醫療是如何運作的?

網絡醫療出現了“網絡醫療”的高級版本。後者的本質是集團化和“壹站式”醫療欺詐。

揭開了“網絡醫療”的秘密江湖。“咨詢醫生”並非醫生,而是通過微信、QQ、BusinessCom等軟件,為集團旗下至少20家醫院“招攬病人”。這種“網絡醫療”已經覆蓋到北京、上海、昆明、成都等壹二線城市,並在不斷向三線城市擴展。而“網絡醫療”在患者到達後,可以從相應醫院獲得100-300元/人的提成,醫院從每個患者身上“開發”醫療的平均成本為6000元。

“社交網絡”、“新媒體”和“創新”等壹些新詞掩蓋了舊的欺騙業務。“網絡醫療”和各個年齡段、各個領域的騙子壹樣,精通人的心理弱點。都是美女醫生或者美女護士;對方要求約會時,直接問性功能如何;從對話到朋友圈全方位冒充醫生;在交談中誇大傷害,編造概念。

“網絡醫療”是壹個新生事物,因為社交軟件的普及只是近幾年的事情,但“網絡醫療”是在傳統“醫療”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趨勢。記者臥底的兩家公司有600多個“網絡醫療”,最重要的是其在行業內的“示範效應”。據說全國很多民營醫院都在學習這種模式,線下醫療已經被比作“小兒科”。

這顯然是壹個值得警惕的現象。“醫托”是中國醫療行業的頑疾。曾有查處“醫托”案件的報道,患者上當受騙。傳統的“醫療”已經管不好了,出現了高級版的“網絡醫療”。無論如何,“互聯網加醫療”不應該是“互聯網+”的壹部分。

“網絡醫療”的“核心技術”與傳統的“醫療”並無區別。都是利用了醫患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業內人士建議,只有建立規範的轉診制度,才能消除“醫托”生存的土壤。轉診制度確實是應對“醫托”的激進措施,但在全國範圍內建立轉診制度,從零開始培養患者的就醫習慣,絕非壹日之功。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能對醫療的泛濫視而不見。

如果要打擊“網絡醫療”,技術上沒有難度。聊天工具會留下記錄,這個時候網絡實名登記系統應該不會失效。“網絡醫療”不是散兵遊勇,而是光明正大的公司。“網絡醫托公司”和對口醫院同屬壹個集團,合作緊密,互通有無。所有證據都指向壹個明確的責任人。

事實上,很多充斥著“醫托”的醫院早就名揚江湖。“不要相信網上能查到的頂級醫院”是很多老實人醫生的知識。問題是,為什麽這些醫院問題頻發卻沒有整改?

“網絡醫療”的本質是壹個群體性、“壹站式”的醫療騙局,不應該任由其肆意蔓延,制造更多的受害者。在已經緊張的醫患關系中,“醫托”是毒瘤。去除這個毒瘤的關鍵不是要患者提高警惕,因為正常人也被他們“開發”成了賺錢送寶的“患者”。目前需要開展壹場以“醫托”泛濫的醫院為中心的整治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