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工商資訊咨詢 - 首顆中法合作海洋衛星何時發射?

首顆中法合作海洋衛星何時發射?

18年10月20日,中國國家航天局與法國駐華大使館聯合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中國與法國的首顆航天合作衛星——中法海洋衛星,計劃於2018年下半年由長征運載火箭在中國發射。它將在大約500公裏的軌道上運行三年。目前,衛星正在國家航天局懷柔綜合測試中心進行總裝測試。

海洋衛星是壹種設計發射的人造地球衛星,主要用於探測海洋水色色素,服務於海洋生物資源開放利用、海洋汙染監測與防治、海岸資源開發、海洋科學研究等領域。2020年前,中國將發射八大系列海洋衛星,包括四顆海洋水色衛星、兩顆海洋動力環境衛星和兩顆陸海雷達衛星,並加強對黃巖島、釣魚島和西沙群島所有島嶼附近海域的監測。

海洋衛星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世界上有30多顆海洋衛星和在軌衛星專註於海洋觀測。

海洋衛星是對地觀測衛星的壹個重要分支,是在氣象衛星和國土資源衛星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屬於高等級對地觀測衛星,包括軍事海洋監測衛星、綜合海洋觀測衛星和各種專用海洋研究衛星。

海洋衛星的特征:

利用海洋衛星可以經濟、便捷地實現對大面積海域的實時、同步、連續監測,已被公認為海洋環境監測的重要手段。與陸地衛星和氣象衛星相比,海洋衛星具有以下特點:

1.海洋環境要素的探測要求大面積、連續、同步或準同步探測。

2.海洋衛星的可見光傳感器要求波段多且窄,靈敏度高,信噪比高(比陸地衛星高壹個數量級)。

3.為了匹配海洋環境因子的變化周期,要求海洋衛星的地面覆蓋周期為2-3天,空間分辨率為250-1000m。

4.由於水體輻射強度較弱,為使輻射強度均勻可比,要求水色衛星下行節點當地時間(發射窗口)應選在中午前後。

5.壹些海洋要素,如海面粗糙度、海面風場等,除了海洋衛星探測技術,沒有其他方法可以測量。

海洋衛星有六種用途:

1.服務於EEZ國家海洋權益的綜合管理和維護。

壹方面,海洋衛星可以為EEZ劃界的外交談判提供海洋環境和資源方面的信息,特別是那些調查船和飛機難以進入的敏感海域。

2.提高海洋環境監測預報能力。

中國位於西北太平洋西岸,是全球38%熱帶風暴的發源地。我國深受其害,正常年份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約60億元,嚴重年份超過6543.8+00億元。1997年“9711”風暴襲擊浙江沿海,僅浙江省直接經濟損失就達17億余元。

3.為海洋資源的調查和開發服務。

海洋資源主要是海洋油氣、海洋漁業和海岸資源。我國40多個遠洋漁場普遍枯竭,發展遠洋漁業刻不容緩。中國在海外有1000多艘遠洋漁船,資產3億美元,遠洋捕撈生產能力50萬噸。全球漁場信息的缺乏限制了遠洋漁業的進壹步發展。

4.加強對海洋軍事活動的保護。

衛星和中遠程導彈發射後的彈道計算必須以全球大地水準面和重力場作為基本參數,而我國這方面的數據非常缺乏,極大地影響了導彈的命中率。此外,海況、流場、海面風速等實時數據對海軍水下艦艇的作戰和航行具有重要意義,這些數據是常規方法無法獲得的,尤其是敵方海域的實時海況。

5、有利於實施海洋汙染監測,監測、保護海洋自然環境資源。

海洋汙染主要是石油汙染和汙水汙染。海上石油汙染來源於陸源排放、海上油井泄漏和船舶排放,其中陸源排放最多。中國沿海有250多個石油汙染源,年排放量超過65438+萬噸。

6.發展海洋衛星有利於加強全球氣候演變研究,提高災害性氣候預測能力。

海水溫度是影響中長期天氣過程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臺風的形成與海溫密切相關。中國南海臺風形成前24小時的平均海溫為27℃。次年太平洋東岸冬季海溫與西岸夏季風強度存在負相關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