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工商資訊咨詢 - 株洲端午節習俗100字

株洲端午節習俗100字

1.端午節吃粽子

每年五月初,中國家家戶戶都要泡糯米,洗粽子葉,包粽子。對於普通人來說,只要吃粽子,就過了五月節。粽子也是壹種節日禮物。有錢人可以包各種水果料,沒錢的也可以包水粽子,既是時令食品,也是正餐。2.穿上五顏六色的粽子和香包祈求災難。

五彩粽子的內殼是用硬紙做的,壹般2厘米左右,用彩色絲線纏繞成壹串。五彩粽子是壹種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民間工藝品,給節日帶來了祥和的氣氛。孩子們在端午節戴香囊,據說有避邪驅除瘟疫的意思。其實是用來裝飾內頭的。香囊內含朱砂、雄黃、香藥,用絹布包裹,香氣四溢,再用五色絲線系成壹繩,做成壹串形狀各異,各種精致可愛。

& lt/FONT & gt;3.近水樓臺先得月,登高望遠,“禁毒”取樂。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南方坐船,北方騎馬的說法,所以南方在端午節比賽,而北方在晉代曾經有騎馬射柳的習俗。撫順新賓滿族農家樂很多人把五月初五叫做“藥香節”。女人常說:“五壹”是草藥的美好日子。還有人說這種露水就像靈丹妙藥。如果用這晨露洗眼,眼睛會亮壹年,就像聖水壹樣。五月節采集的艾葉陰幹後,可用於“艾灸艾子”(針灸),在胃裏用水融化。秋季艾灸治腿冷,七天就能治好孩子。還有人說這壹天刨的“八腳牛”(白鮮皮的藥名)厲害,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在五壹節,人們早早起床,去河邊洗眼睛和臉。滿族農婦起床最早。他們先去河邊洗臉梳頭,還用銅盆裏的回水給公婆洗臉。孩子們常常在五月節唱壹首歌:“竈間棕籽飄香,艾葉滿香,桃枝插柵,除病除邪,其樂融融。”從這句歌詞中,人們會認為艾蒿比其他草藥更有靈氣。歌詞“艾葉香滿香”是因為上世紀30年代的新賓山城有很多草房。磚房少,屋檐插壹大排艾葉。風順著開著的窗戶吹進了房間,安靜的香味彌漫在房間裏,真的讓艾葉飄香了。在滿族人聚集的農村,五月節壹般會在大門上插上桃枝。或者用桃石雕成小花籃掛在門上或孩子的手腕、脖子上,被認為可以辟邪。

4.掛艾葉和菖蒲:

民間有句諺語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艾葉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壹。家家掃庭,眉心放菖蒲、艾條,掛在堂上。艾蒿的莖和葉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其特有的香味能驅蚊、蠅、蟲、蟻,凈化空氣。中醫以艾草入藥,艾草有補氣血、暖子宮、祛寒濕的作用。艾葉加工成“艾絨”是艾灸治療的重要藥材。

菖蒲為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其狹長的葉子中還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健骨、消滯、殺蟲、殺菌的良藥。

可見古人插艾葉、菖蒲是有壹定防病效果的。端午節也是自古流傳下來的“養生節”。這壹天,人們掃院,掛艾葉,掛菖蒲,灑雄黃酒,飲雄黃酒,攪濁,除腐,殺菌,防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