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和金淑10:山西省五寨實驗站育種,山西省批準。植株直立,株高45-70厘米。塊莖集中,塊莖大而均勻,平均每株5個左右。馬鈴薯形扁圓形,黃皮白肉,芽眼深度中等。澱粉含量為15-18%,品質較好。為中晚熟糧菜兼用品種,生育期95-110天,抗旱、抗病、耐貯。壹般畝產1500斤左右。
栽培時,要及時早播,盡早深耕,在初花前覆土;每畝3500-4500株苗;適合與玉米套種。適合全省馬鈴薯種植。
2.金淑11:由山西省高山研究所育成,山西省審定通過。植株直立,分枝少,株高70-100 cm。
花多,每株3-4個塊莖,塊莖集中,塊莖大而整齊。薯形扁圓形,皮黃肉輕,芽眼深淺適中。100克以上的大薯率為81%。澱粉含量為15.5%。中晚熟品種,從出苗到成熟約110天,抗旱、抗病、耐貯。壹般畝產1500斤左右。
播種前施足底肥,集中窩施,有條件的在蕾期開花期澆水施肥;每畝留苗4000株為宜;重視束頂病的防治。適合全省馬鈴薯種植。
3.津引8號:荷蘭引進。植株直立,株高約60 cm,莖呈紫色,生長勢強,分枝少。葉綠色,毛中等,多復葉,下垂,葉緣略呈波浪狀,側生小葉3-5對。花序梗綠色,雄蕊橙色。塊莖長圓形,頂端圓形,表皮淡黃,肉鮮黃色,表皮光滑,塊大整齊,芽眼少而淺,塊莖集中,塊莖膨大快。含蛋白質1.55%,還原糖0.03%,澱粉12.4-14%,維生素C13.6% mg/100g鮮馬鈴薯。從羽化到成熟大約需要60天。植物易受晚疫病、塊莖疾病、輪紋病、YN和花葉病毒的影響。平均畝產約1700斤。
該品種栽培時易於密植,適宜密度為4000-5000株。抗水性肥料,塊莖對光敏感,要盡早栽培,第二季種子要發芽曬幹。
金淑13
提交單位:山西省農業科學院高山研究所
育種單位:山西省農業科學院高山研究所
特征:株型直立,分枝中等,莖綠色,葉淡綠色,花冠白色,株高80厘米左右,自然結果中等,馬鈴薯扁圓形,皮肉淡黃,芽眼深度中等,塊莖集中,每株4-5個塊莖。
中晚熟品種,從出苗到成熟,約需105天。生長勢強,抗旱性強。
據農業部蔬菜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質量分析,粗蛋白2.7%,VC 13.1mg/100g,澱粉14.4%,幹物質22.1%,還原糖0.4%。
產量表現:2000-2006 54 38+0年參加全省中晚熟馬鈴薯區域試驗,2000年8時平均畝產1453 kg,比對照金淑7號增產32%,增產點比例達到100%。2001,8時平均畝產1089公斤,比對照金淑7號增產30.4%,增產點比例達到100%。2002年參加全省中晚熟馬鈴薯品種試驗,平均畝產1760.4公斤,比對照金淑7號增產16.3%。
栽培要點:每畝3500株。在水肥條件較好的地塊,可適當增加種植密度,每畝播種4000株左右為宜。由於該品種單株生產力高,如果種植在高壟上,可以充分發揮該品種的高產潛力。
適宜地區:可在我省大同、朔州、忻州、太原等馬鈴薯種植區種植。
金淑14
提交單位:山西省農業科學院高山研究所
育種單位:山西省農業科學院高山研究所
特征:株型直立,分枝少,莖粗壯,葉豐滿,葉淡綠,花冠白色,株高約75-90 cm,自然果少,長方形馬鈴薯型,黃皮白肉,芽眼深淺適中,塊莖集中,每株4-5個塊莖,塊莖大,大中薯率90%左右。
中晚熟品種,從出苗到成熟110天。抗旱性和耐貯性強。
據農業部蔬菜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質量分析,粗蛋白2.3%,Vc14.9mg/100g,澱粉15.9%,幹物質22.8%,還原糖0.46%。
產量表現:參加2001-2002年中晚熟馬鈴薯區域試驗,2001年8時平均畝產1125.4公斤,比對照金淑7號增產34.7%,增產點比例達到100%。2002年9時,平均畝產65438±0906.8公斤,比對照金淑7號增產23.7%,增產點比例達到65438±0000%。2003年參加全省中晚熟馬鈴薯品種試驗,平均畝產1926.2公斤,比對照金淑7號增產23.6%。
栽培要點:每畝3000株。在水肥條件較好的地塊,可適當增加種植密度,每畝播種3500株左右為宜。
適宜地區:可在我省大同、朔州、忻州、太原等馬鈴薯種植區種植。
我覺得這個信息更適合妳。如有相關農業咨詢,可撥打12316三農服務熱線。
希望能幫到妳...望采納,祝妳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