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工商資訊咨詢 - 同濟大學人文學院領導

同濟大學人文學院領導

萬淑媛,男,湖北仙桃人。1981年1年畢業於荊州師範學院(現長江大學)中文系,6月1988畢業於南京大學中文系現代文學與戲劇專業碩士;2000年2月畢業於東南大學建築學院建築歷史與理論專業,獲博士學位。1981年1年至1985年9月分別在荊州教育學院和沙市商業局從事職業教育工作。1988年7月至2007年7月分別在東南大學社會科學系和東南大學藝術系工作。2007年7月調入同濟大學人文學院。現任同濟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國務院學位辦指導委員會委員、教育部首屆MFA學位,國家美育學院常務委員,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訪問學者,貴州民族學院客座教授,西南大學兼職教授。

朱崇智,男,山東臨沂人,1974。2000年至2003年師從華東師範大學趙教授學習戲劇史、戲劇學,博士論文獲得華東師範大學“優秀畢業論文”獎。現為同濟大學中文系講師,主要從事古代文化、戲劇、影視文學及理論的教學與研究。張永生(筆名:張生)。男性。出生於9月1969。他是河南焦作人。畢業於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學位。曾任教於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現為同濟大學中文系教授、院長、博士生導師。

現在主要從事文學美學、文化理論和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業余時間寫小說。研究生招生的專業和方向如下:1,文學藝術學碩士2,文學美學專業外國哲學博士條件良好,每年招收10以上博士生。5438年6月+2009年2月,第壹屆外國哲學專業博士生順利畢業,劉在權成為同濟百年歷史上第壹位文科博士生。2011,中國博士入學。

從2007年開始有外國哲學、美學、文藝學、戲劇與戲劇、中國哲學、宗教學、比較文學、世界文學的研究生,學生質量總體不錯。2007年以來,哲學、漢語言文學、戲劇、影視文學等本科專業畢業的學生,素質普遍較好,就業形勢良好。2007年,歐洲文化研究所成立,整合歐洲(德法)哲學、歐洲宗教、歐洲詩學與文學、當代歐盟研究等領域的研究力量,打造同濟文科研究品牌。自成立以來,該研究所在學術界贏得了良好的聲譽。魯迅研究中心成立於2009年,與北京、上海等地的魯迅博物館、魯迅紀念館有合作,成為國內魯迅研究的重要力量。

學院成立以來,* * *出版專著(譯著)100余部,發表論文近千篇,多項成果引起學術界關註。如孫周興教授和高軒教授主編的《同濟歐洲文化叢書》已出版近50種,成為國內重要的學術叢書。從2012開始,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推出同濟中國思想文化系列。

學院教師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近20項。以“當代性”、“國際性”、“通識性”、“創造性”為基本辦學理念,以文史哲三大傳統學科為基礎,以創意文化、文化產業等新興學科為補充,構建和提升具有同濟大學特色的現代人文學科體系和培養模式,力爭在“十二五”期間完成我校人文學科的整體布局。

以985三期和211工程重點學科建設為契機和抓手,建設和實施“歐洲文化研究平臺”(目前為上海市重點學科),爭取成為國家哲學人文學科研究基金會,參與我校城市研究平臺建設,實施該平臺規劃的城市文學和城市文化研究方向建設,提升學科綜合發展實力。

“十二五”期間,爭取獲得哲學博士學位,爭取在我國設立語言文學博士學位。在現有學科優勢的基礎上,力爭在“十二五”期間形成3-4個在國內具有重要影響的重點學科(外國哲學、中國哲學、美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文化產業管理),大力提升學院的辦學水平和學術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