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做法並不復雜。醋倒出後,醋渣分別放入幾個大鍋中。然後往盆裏加入適量的水,盆裏的醋渣就成了糊狀。然後用手從盆內的糊狀物中取出醋渣,在盆上方用力擠壓數次,使汁液落入盆內,直至將盆內的醋渣擠出。但是有時候用手也不能完全把壞年糕從盆裏挖出來,就需要再找壹個大盆,上面放壹個竹籃,把竹籃裏的粘稠液體倒出來,可以起到過濾的作用。此時,留在盆中的液體就是制作醋渣粉的有用成分。兩個小時後,將盆中漂浮的十層清水倒掉,往盆中加入壹小碗面粉;同時,將果汁和面粉混合均勻。舀進做面團用的圓鑼裏,然後像蒸面團壹樣不到半個小時就拿出來,冷水冰10分鐘,然後放在案板上倒扣,做成壹塊塊醋渣粉。
吃的時候用刀切成條狀,然後放入蔥花和韭菜,加鹽、油、醋和姜。
出差到寶雞,當地朋友在農家院請我吃了壹頓西府醋粉。
西府是以Xi安為中心,關中路西的寶雞各縣的統稱。
說到西府醋粉,恐怕知道的人不多,但是把它列為陜西名吃也不為過,因為它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當時在陜西惜福,農民有自己制醋的習俗。在陽光明媚的春天,陽光充足的山坡上生長著壹種刺,這是制醋的原料。摘下來,用開水燙壹下,和五谷渣子混在壹起,就成了制醋的醋曲。醋釀好後,濾掉醋渣,將剩余的澱粉與小麥粉混合成極稀的面糊,倒入鐵筐中,隔水蒸熟,冷卻後用刀切成細條,再與醋、鹽、蒜水、紅辣椒混合,就成了獨具特色的西府醋粉,味道微酸,香味濃郁,吃後有食欲。
如果有機會去西府的農家樂看看,別忘了嘗嘗西府醋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