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溝通技能
交流是人類社會中信息的傳遞、接收、交換和共享,目的是相互了解,達成共同的認識。在溝通之前,雙方是獨立的主體,存在著不確定、冷漠、懷疑、矛盾甚至激烈的沖突。通過溝通,化解矛盾和疑慮,雙方的觀點、評價、興趣趨於壹致。隨著現代臨床藥學的發展,溝通技術已成為藥師開展藥學服務的基本技能。
1.溝通的意義良好的藥患溝通是建立和保持藥患關系、審查藥物相關問題、實施治療方案、監測藥物療效和開展患者健康教育的基礎。溝通的意義在於:
(1)幫助患者得到用藥指導,有利於疾病的治療,提高用藥的有效性、依從性和安全性,減少藥物不良反應和不良事件的發生。同時,溝通是相輔相成的。溝通是了解患者內心的窗口,藥師可以從中獲取患者的信息、問題和用藥規律。
(2)通過藥師科學、專業、嚴謹、耐心的解答,解決患者在藥物治療過程中的各種問題。
(3)隨著溝通的深入和交流頻率的增加,藥師與患者的情感和接觸加強,貼近患者,患者對藥物治療的滿意度增加。
(4)可以樹立藥師的價值觀念,樹立藥師形象,提高公眾認知度。
2.通訊技能
(1)認真聽,既表示尊重和禮貌,也表示關心和重視的程度,體現了藥師的素質。藥師要認真傾聽,揣摩患者信息的內容和含義,不要輕易打斷對方的談話,以免影響說話人思維和內容的連貫性。
(2)註意語言的表達。藥師在與患者溝通時要多註意使用服務用語和通俗易懂的語言,盡量避免使用專業術語,交談時盡量使用短句,有助於患者理解和認識問題。使用開放式提問的方法,妳應該問:“醫生對妳說了這種藥的什麽?”而不是壹個封閉的問題:“醫生告訴妳怎麽吃藥了嗎?”(可以用“是”、“否”或壹個簡單句回答的問題),開放式問題可以使藥師從患者那裏獲得更多更詳細的信息。
(3)註意非言語交際的運用必須依賴於壹定的符號系統,通常分為言語和非言語兩個系統。語言符號系統是最方便、使用最廣泛、實現最快的符號。而非語言符號系統占據了最大的比重,比如微笑、點頭、眼神交流、手勢、體態等等。與患者交談時,要時刻盯著對方,註意對方表情的變化,判斷對方對問題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4)註意與患者交談的時間,提供的信息不宜過長。信息太多不利於患者的掌握,反而會成為溝通的障礙。解決的辦法是,最好提前準備壹些宣傳資料,在咨詢時發給患者,既可以節省談話時間,也方便患者仔細閱讀。
(5)關註特殊人群,如嬰幼兒、老人、少數民族、海外患者,需要對如何服藥給予特別詳細的提示。老年人視力、聽力差,用藥依從性差,要反復講解藥物的用法、禁忌癥和註意事項,直至患者完全理解;同時,老年人記憶力差,反應慢,容易忘記或誤服藥物,甚至因商品名不同而重復用藥、藥物過量的現象時有發生。因此,在服藥時,他們只選擇每天服用1-2次,用書面形式把用法寫清楚並說明清楚(或貼上提醒標簽),有條件的可以配備單劑量藥盒,督促家人、親戚或子女督促老人按時按量服用。少數民族患者和海外患者請盡量註明少數民族語言或英語、法語或日語,並註意民族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