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工商資訊咨詢 - 新冠肺炎對大學生的影響

新冠肺炎對大學生的影響

自2019年2月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為防止疫情升級,國家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壹級響應,各大城市相繼限制出行,民眾被隔離在家。2020年6月28日,教育部下發通知延期開學,各學校采取相應措施倡導“停課不停學”,並開設網絡課程。

(▲圖片來自網絡,有刪!)

對於大學生來說,疫情不僅給他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改變了他們的學習方式,還可能引發壹些心理問題,如恐懼、焦慮和抑郁。在漢斯出版社出版的《社會科學前沿》雜誌上,有壹篇論文就是針對這些心理問題的,需要盡快采取相關措施,讓大學生有壹個更健康的成長。

大學生正處於從校園走向社會的過渡期,生理和心理還處於發展的關鍵階段,自律和調控能力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面對像新冠肺炎這樣突發、嚴重、意外的公共衛生事件,他們缺乏應對經驗,很容易出現情緒問題,出現相應的問題行為。如果不及時發現和引導負面情緒並采取相應的對策,就容易引發壹系列心理問題,從而導致心理障礙的出現,如急性應激障礙、創傷後應激障礙、抑郁癥等。

疫情期間,各大高校會實時收集學生的體質健康信息,及時得到疫情中學生的健康狀況,為學校的學生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但是,我們要知道,身心的融合,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是存在的。學校不僅要知道學生的身體狀況,還要知道學生的心理狀況。

此外,學業焦慮也成了老生常談的話題。以前學校只有少部分學生有學業焦慮。但由於突發公共衛生安全事件,學生不得不上網絡課程,對學業造成很大影響。學生有學習焦慮,很多是因為學習成績不好或者平時學習成績不好,以至於認為自己能力不行,進而產生焦慮。由於疫情的影響,很多學生學習效率低下,學習效果不理想,容易讓部分學生懷疑自己的能力,導致學業焦慮。

新冠肺炎的爆發和流行作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引發了壹系列的社會變化,不僅給學生的學習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也對他們的心理狀態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高校要系統開展學生工作,指派專人負責學生心理調查,了解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針對不同學生開展心理講座、心理援助、心理幹預等心理健康教育和援助工作。同時,積極引導學生的學業活動,調整其不合理的認知,幫助其建立新的目標,激發其學習動機,使其更好地回歸學習活動。積極妥善開展畢業生就業培訓,幫助學生走出求職焦慮的大山,使學生能夠正常開展求職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