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工商資訊咨詢 - 2015研究生教育知識點:中國教育史部分(7)?

2015研究生教育知識點:中國教育史部分(7)?

現代教育的開端

1.在中國舉辦教會學校-;–;①華英公學:1818年馬禮遜在馬六甲創辦,1843年赴港,是第壹所主要面向華人的近代學校;②馬禮遜學校:1839年布朗在澳門創辦,是中國第壹所近代學校;(3)競爭性興辦教會學校:主要在開埠的港口,多為初等教育水平,規模小,設施差,主要面向貧苦子弟,壹般開設天文、地理、數學等科目;

2.洋務派的建立-;–;(1)洋務學堂的建立、類別及特點:最初的目的是培養洋務運動所需要的翻譯人才。其主要類型包括①外語(“方言”)學校,②軍事(“軍械”)技術學校和3所專業技術工業學校;其特點是:①培養以培養洋務運動為目標的各類專門人才;②教育內容以西方語言藝術為主,開設自然科學通識課程和各專業相關科技課程,註重理解;③在教育方法上,註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根據知識的難易程度分步安排課程,壹般設置年度課程計劃,建立學年制,采用班級授課制;(2)史靜文同博物館:6月正式開館1862。它是中國第壹所洋務學堂,也是最早的官辦新式學堂。建校之初,是壹所專門從事外語的學校。當初只有壹個英國館。1866年增加了天文和算術博物館,1902年並入史靜大學堂。其特點是:①培養目標不再是做封建統治階級的後備力量,而是培養懂翻譯、懂洋務的洋務人才;②課程設置以西方語言藝術為主;國學經典的學習貫穿始終;③教學組織上采用年度課程和班級授課制;④教學管理以外國人為主,受外國勢力控制;其意義在於,文同博物館具有封建殖民性,是清政府與外國資本主義在教育上結合的產物,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教育的開端,具有新的辦學形式,並已正式將科學教育納入中國教育,使教育向前邁進了壹步;(3)福建船政學堂:又名秋實堂藝局或福州船政學堂,左創辦於1866,正式開課於1867;它是由晚清政府創辦的,旨在培養造船和航海技術人才。歷時半個世紀,是西化歷史最長的學校,也是近代中國海軍人才的搖籃。

3.海外教育的開始-;–;(1)幼兒留學美國:始於1872,洪榕提出的建議最早。1871年9月,曾國藩與李鴻章在洪榕“教育計劃”的基礎上,打起了“送幼童赴美讀本科”,* * * *。(2)派官留歐:1876年,、陳隨法國工程師赴法國,留法求學。實際上,他們是近代中國派遣官員留歐的先驅;1877 3月31日,近代中國官方派出的第壹批留歐學生啟程赴歐;(3)留學的意義:1規模雖小,卻是中國教育走向世界最值得邁出的壹步。就西學引進而言,沒有比這更徹底的方式了。2.它傳播了資產階級奢侈的政治理論和哲學,促進了社會進步和中國教育的現代化。

4.“中體西用”思想與張之洞的“勸導”——兼與張之洞先生商榷:–;(1)“中國式向西方學習”思想的形成與發展:早在65438+60年代,就有人(魏源、馮桂芬、薛福成、鄭等。)用“主輔”、“故事結尾”、“體育學西”等概念來表達“中國式學西”的概念,最早用“中學為體”。但直到1898年春,張之洞寫了《勸學篇》,才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思想體系。(2)張之洞與“勸學”:①“勸學”分內外章,內章從中學開始,最重要的是教經;外國篇從中學開始,講西方的政治、歷史、藝術,特別強調西方的政治和藝術;全篇主題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2)中西學的關系:“舊學為體,新學為用,偏廢不用。”“中學統禦身心,西學應對世事”;(3)“中體西用”的歷史作用和局限性:①對教育的影響是深遠的。在“中體西用”思想的指導下,近代學校教育得以創立和發展,傳統教育只註重儒家思想,增加了自然科學知識,發展了中國近代科技教育,培養了第壹代中國學者,這無疑促進了中國教育的發展。

更多詳情請點擊:2015考研:教育學知識點教育史總結。

如果妳對考研有疑問,不知道考研中心的內容怎麽總結,不了解考研報名的地方政策,點擊最下方咨詢官網,免費獲取復習資料:/x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