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是福建省連接中國大陸東南部的重點林區,素有“南國臨海”、“中國竹鄉”之稱。山地面積31.67萬畝,其中林地2946萬畝,森林覆蓋率74.7%。總蓄積量為6543.8+0.33億立方米,是福建省的三分之壹。竹林面積524萬畝,占中國大陸的十分之壹,福建的五分之二。境內有河流1條,溪流3條,支流176條,水域面積1.651.5萬畝,水能資源理論儲量達387.37萬千瓦,居福建省首位。已發現的礦物有75種,包括鉭鈮、鉛鋅、黃鐵礦、石墨、水晶、泥灰巖、銅、鎢等。探明儲量41種,其中19種居福建首位,鉭鈮、螢石儲量居全國前列,具有較高的工業開采價值。
南平作為福建連接華東、華南的重要通道,擁有便捷的水陸空立體交通網絡。全市內河通航裏程200多公裏,閩江及其支流航道暢通。500噸級船舶可直達福州馬尾港,與海運接軌。有2條國道(205、316國道)、8條省道、3條鐵路(夏穎線、外阜線、衡南線)和在建的京福高速南屏段,形成了6條省內通道。武夷山機場通航,南平、武夷山各有壹個港口,基本實現了沿海港口內遷的功能。以移動通信網、互聯網和廣播電視寬帶信息網為標誌的信息高速公路基本建成。
南平農業在福建有自己的特色和優勢。全市耕地面積31.8萬畝,其中水田209萬畝。國家級商品糧基地縣7個,省級商品糧基地縣8個,每年提供商品糧5億多斤,占福建糧食凈調出的三分之二,被譽為“福建糧倉”;茶園面積穩定在40萬畝以上,是福建省最大的產茶區。畜牧業以奶牛為主,存欄奶牛3萬多頭,鮮奶產量占福建省壹半以上。全市工業基礎雄厚,有造紙、林業、針織、化工、機械、建材、電力等重點產業,有PU皮基布、扶南電池、太陽牌電纜等名牌產品。是福建省的老工業基地。南平造紙廠是中國最大的新聞紙生產基地。“九五”期間,全市生產總值平均增長7.2%;財政總收入平均增長7.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增長9.4%;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8.4%。2002年國內生產總值254.64億元,增長11.5%;財政總收入1918億元,增長11.74%。
未來,南平將充分發揮獨特的生態資源優勢,發展“綠色、旅遊、新”產業,把南平建設成為壹個用高新技術武裝起來的可持續發展的旅遊生態經濟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