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16年戰國時期,秦國吞並了蜀國,在成都建立蜀郡。公元前256年,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西漢元豐五年(公元前106年),漢武帝在成都設立全國13州刺史、益州刺史,管轄範圍大致相當於整個四川盆地和漢中地區。
王莽年間,蜀郡太守公孫述起兵占領益州,在成都稱帝,從成都取“嫁”字。崇尚白色,就是歷史上所謂的“白皇帝”。12,東漢建武,益州歸中央管轄。東漢末黃巾起義後,柳巖、劉璋父子在四川獨立,後被劉備所滅。
265年,四川被西晉統治。金代初期,益州劃出壹部分,設立涼州。西晉末年,八王之亂時,李特率領流民起義軍進入益州、涼州。李特的兒子李雄在成都稱帝,國號“大成”。後來,李雄的侄子李壽改稱“漢”,史稱“程漢”。大成於347年被東晉滅。
581被隋朝統治。618唐朝建立後,屬建南路、山南東路、山南西路。宜州改建南路,涼州改山南西路。有將近300個縣。
公元965年宋朝統治時期,北宋修建川陜路。北宋宋真宗鹹平年間,位於今四川盆地的夏川路被分為益州(今成都)路、子洲(今三臺)路、利州(今廣元)路、夔州(今奉節)路四段,統稱為“夏川四路”或“四川路”,後簡稱“四川”,四川由此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