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分析
侵犯隱私權屬於壹般侵權行為,需要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才能構成侵權責任。故意和過失無關,但過錯形式影響侵權人的責任。侵犯他人隱私的行為因直接違反法律或社會公德而受到法律的負面評價,從而使其違法。隱私權是壹項絕對的權利,對世界具有普遍的影響。它要求任何不特定的人都有不侵犯他人隱私的義務,違反這壹義務的行為都被列入侵犯隱私,除非有正當防衛。通常這種侵犯是以行為的形式表現出來的,不壹定要泄露他人隱私。結合行為類型的多樣性和隱私內涵的發展,基本可以歸納為兩類:侵犯私人空間的行為和侵犯私人信息的行為。根據相關法律規定,下列行為可被列為侵犯隱私權:
未經公民許可,公布其姓名、肖像、住址和電話號碼。
非法侵入或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擾亂他人的生活安寧。
非法盯梢他人,監視他人住所,安裝竊聽設備,偷拍他人私生活,刺探他人室內情況。
非法刺探他人財產或者未經他人許可公布他人財產。
私自拆別人的信,偷看別人的日記,窺探別人的私人文件,公之於眾。
調查、窺探他人社會關系並非法公之於眾。
幹涉其他夫妻的性生活或者調查公布。
向公眾公布他人的婚外性生活。
泄露公民個人資料或者公開或者擴大公開範圍的。
收集公民不願意向公眾公開的純個人信息。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第1032條規定,自然人享有隱私權。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以刺探、騷擾、揭露、公開等方式侵犯他人隱私權。隱私是自然人和平相處,不願意被他人知道的私人空間、私人活動和私人信息。第1033條非經權利人明示同意,任何組織或個人不得有下列行為:
(壹)通過短信、電話、即時通訊工具、電子郵件、傳單等方式。打擾他人的私生活;
(二)進入、偷窺、拍攝他人住宅、賓館房間等私人空間的;
(三)拍攝、記錄、公開、偷窺、竊聽他人私人活動的;
(四)拍攝、窺視他人身體私處的;
(五)收集、處理他人隱私信息;
(6)以其他方式侵犯他人隱私權。《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有下列行為之壹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二)公開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六)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