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閉關鎖國的政策從雍正時期就開始有了苗頭,但到了乾隆時期,閉關鎖國的政策全面而嚴格。作為中國的壹個王國,清政府以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裏為榮。從側面來說,閉關鎖國使清朝與外界隔絕,也省去了很多外部紛爭。這個小優勢暫時可以安慰壹下。因為閉關鎖國,大清的驕傲從乾隆到道光壹直存在。如果道光帝沒有下令林則徐和虎門銷毀鴉片,導致鴉片戰爭,中國就不會被迫打開國門。
鴉片戰爭以來,清王朝的衰弱和衰落越來越被人們看到,而妥協作為唯壹的應對之道,也讓清政府緩了壹段時間。不然後面大概就沒有光緒和溥儀了。
第二,清朝內部相對團結,沒有發生大的政變。
這個“統壹”是相對的。嶽哥不是說清政府內部很團結。他只是說,相比於歷代王朝,這種內部局勢自始至終沒有太多的兵變和政變。其實封建社會發展到清壹代,很多東西都是歷代玩玩玩的。因此,必須警惕。到了清朝,就不會那麽容易出現像漢朝七國之亂,還有什麽董?這種內部的相對統壹,沒有大臣和權臣的政變,也反映了清朝的政治局面。如果不是洋船,大清國內部的生態平衡不會這麽快被打破。被打破後,還能勉強繼續維持。
從後來的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來看,清朝在當時這麽弱的情況下還能鎮壓他們,要不是外國侵略者的幹涉和戰爭,清朝還能多撐幾年。
第三:清朝的統治者都是稱職的。
我們都覺得皇帝是壹個王朝滅亡的第壹罪魁禍首,哪怕他像明朝的崇禎皇帝。但在清朝,整個朝代,要說哪個皇帝特別荒淫、地頭蛇、昏庸、無能,嶽哥覺得沒有。道光終於為亡國和外交擔憂了,而道光的父親嘉慶,乾隆皇帝的兒子,也下了很大的力氣禁絕鴉片,因為他從乾隆皇帝手裏接過清朝的時候,已經是危在旦夕了,嘉慶下了很大的力氣去控制。所以嘉慶和道光兩個皇帝的頭銜可見壹斑,“嘉道”已經沒落了。
但從側面來看,正是因為這些在王朝末年還在苦苦支撐的勤政統治者,才使得清朝壹度有復興的可能,也才使得清朝得以茍延殘喘幾十年。如果晚清有周幽王、商紂王那樣荒淫奢靡的君主,肯定不會持續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