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陶瓷的種類越來越多。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使用各種陶瓷。
本文帶妳了解唐山陶瓷文化及其淵源。
唐山陶瓷是漢族古老的傳統制瓷技藝,始於明朝永樂年間,至今已有近600年的歷史。據清代撰寫的《灤州誌》風俗篇記載,在明代永樂年間,“只有唐山多缸窯能制陶鍋碗瓢盆”。
當時只有粗陶,清末開始出現粗瓷,之後略有細瓷產生。唐山陶瓷裝飾的主要技法是金雕、噴彩和釉中彩,形成了唐山陶瓷的獨特風格。其主要產品是餐具、茶具、酒具、瓶、盤等日用細瓷和陳設品,有500多種。
品種:產品包括餐具、茶具、酒具、瓶、盤等日用細瓷和陳設品,有500多種。裝飾方法不斷創新,新色、噴色、金雕、金雕、結晶釉等。此外,還有工業用瓷、建築衛生用瓷和工藝美術用瓷。
特點:唐山陶瓷具有造型新穎、裝飾多彩、品種齊全、刻意創新的特點。
陶瓷陶瓷產於中國河北省唐山市。唐山地區有豐富的煤炭、耐火鋁礬土、軟硬(塑)粘土、應時、長石等無機非金屬礦產資源作為陶瓷原料,是理想的陶瓷產區。
產地:
明朝永樂年間,山西介休和山東棗莊的居民先後遷居唐山,帶來了制缸技術,並聚集在城市東北部的兩個地區,利用當地的原料和燃料生產缸制品。這兩個地方分別被命名為東港窯和西港窯。清朝光緒年間,開始生產褐色釉的粗碗,並有帶化妝土的灰胎白瓷和少量仿古瓷。
後來在現代工業的影響下,啟新瓷廠、德勝瓷廠、東西窯陶瓷廠相繼采用了機械設備和新技術。20世紀20年代,啟新瓷廠開始生產無化妝土白瓷,各種地磚、瓷磚出口。從65438年到0935年,衛生瓷銷往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
唐山陶瓷工業在40年代衰落,50年代恢復,形成了完整的陶瓷生產體系,進入了中國大型陶瓷生產基地的行列。1956開始出口日用陶瓷。1976年7月28日,唐山發生大地震,陶瓷工業徹底被毀。然而,在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生產很快恢復。1979年唐山瓷器開始進入國際市場。
唐山瓷屬於K2O-Al2O3-SiO2系列,使用的原料不僅有當地的鋁礬土、硬粘土、軟粘土(紫木節等。)、應時和長石,還有本省和外省產的高嶺土、瓷石等原料,如張村土、寬城土、徐水土、衡水土、大同砂石鎂砂原料、海城滑石等。
唐山成功研制出二次燒成的骨質瓷和白玉瓷。50年代後,我們生產大型陶瓷產品,如浴缸和電鍍槽。80年代采用塑料擠出陶瓷成型法,試制成功隧道窯微機控制燒結新技術。
唐山陶瓷的裝飾工藝和風格對北方陶瓷影響很大,最早是用氫氟酸蝕刻的圖案雕刻黃金裝飾再用黃金填充,用噴槍或鋼筆噴塗彩色裝飾。
它在中國已有幾萬年的歷史,壹般由易熔粘土制成。在某些情況下,熟料或沙子可以添加到粘土,以減少收縮。這些產品的燒制溫度變化很大,取決於粘土化學成分中所含雜質的性質和數量。
用其制成的磚瓦,如果氣孔率過高,坯體抗凍性不好,過低,砂漿不易掛叉,所以吸水率壹般應保持在5 ~ 15%之間。燒制後生坯的顏色取決於粘土中有色氧化物的含量和燒制氣氛,當在氧化焰中燒制時,主要是黃色或紅色,當在還原焰中燒制時,主要是青色或黑色。
我國建築材料中的青磚是用含有Fe2O3的黃色或紅色粘土制成的,停火時用還原焰煆燒,使fe2o 3還原成FeON和藍色。陶器可分為兩種:普通陶器和精美陶器。普通陶器是指陶罐、罐、壇、甕、耐火磚等有多孔著色體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