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工商資訊咨詢 - “對事不對人”,對吧?

“對事不對人”,對吧?

不知道大家是否熟悉“對事不對人”這句話?是踐行“對事不對人”理念的成員嗎?「以物為本,不以人為本」對嗎?

且不說靈魂三問,就是最近看了《因為我自大》後的壹些感悟。

說說我自己,還有我和盧先森的相處之道。盧先森是理工科出身,擅長邏輯分析。我是文科女,比較喜歡感性的表達。

在沒有孩子之前,可以說對盧先森的邏輯分析更多的是壹種敬佩。現在回想起來,具體的事情記不太清了,但是感受清晰可見,充滿了羨慕和自豪。不是因為他沒有,而是因為他是我的隊友。

有了孩子之後,作為愛孩子的父母,對於如何撫養孩子,都有自己的壹套理論。起初,我認為我知道得更多,是對的,因為我熱愛學習,專註於教育和學習。面對育兒方式的差異,我雖然知道壹些理論知識,但沒有註意溝通方法。盧先森感受到的是被批判。

沒有人喜歡被指責和批評,因為這意味著他錯了,背後是對他自我價值的打擊。盧先森會用他的邏輯分析來為自己的育兒方式“正名”。當他最後說“信書不如無書”的時候,我常常覺得說不出話來,喘不過氣來(捂臉)。

說實話,為了更好地應對盧先森的“自圓其說”,我去讀了邏輯分析和思維方式方面的書。在他“自圓其說”的時候,找出破綻,回擊他。當我反擊他的時候,我發現我不是開心,而是更難受。這是贏了吵架輸了感情嗎?!

個人認為,撫養孩子的方式每個人都不壹樣,沒有絕對的對錯。但我和盧先森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更好的成長。如果只討論事情而看不到人的行為背後的積極動機,就會產生矛盾和摩擦。

在我重點看到盧先森行為的積極動機後,我註意到了溝通的方式。這個時候,盧先森覺得被看到了,被認可了,更願意聽我的話了。當然結果是更容易達到溝通效果。

不知道妳是否熟悉“媽媽不喜歡妳的行為,但她愛妳”這句話?

遇到安有不喜歡,不喜歡,或者因為什麽事情說話刻薄,讓安感受不到我的愛,我都會說這句話。但是說了這些之後,我內心的感受並不好。就像有壹種感覺,想做個好媽媽,找理由表達愛意。

我很在乎感情,相信大家都是,因為感情不會說謊。當我意識到問題的時候,我也願意重新反思和實踐。之所以說“媽媽不喜歡妳的行為,但是媽媽愛妳”之後我會覺得不舒服,是因為“我不在乎人”,這是我的理解。從這兩句話的前後來看,前面是行為,這是對的,後面是對的。在處理事情之前,要先看到人,肯定其積極的動機,然後溝通解決方案。

沒有必要用言語來強調“媽媽愛妳”。孩子們以多種形式感受母愛。當我們能看到孩子,理解孩子,在這個前提下處理問題,即使不說“媽媽愛妳”,孩子也能深深體會到媽媽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