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院沿壹條南北中軸線布置,三大殿、後三宮、禦花園都位於這條中軸線上。並向兩邊展開,由北向南筆直,左右對稱。這條中軸線不僅貫穿故宮,南至永定門,北至鼓樓、鐘樓,貫穿全城。它是宏偉的,精心策劃的,極其壯觀。
紫禁城的三個大廳:
太和殿(明代稱為奉天殿和黃濟殿)俗稱“金鑾殿”。
太和殿高35.05米,東西63米,南北35米,占地2380多平方米。面積是故宮各大殿中最大的,造型也是規格最高、最宏偉的建築。太和殿是五脊四坡的殿,東西長脊,前後兩斜豎脊,從而形成五脊四坡的屋頂,建築術語稱之為仙殿式。檐口中有10只動物(分別為
龍、鳳、獅、天馬、海馬、妯娌、賭魚、妯娌、鬥牛、散步是中國古建築的特例。從14世紀的明朝開始,重檐皇宮是封建王朝宮殿的最高等級形式。太和殿有72根直徑為1米的大柱,其中6根為寶座周圍塗金粉的龍柱。大廳裏有漆金粉的木柱和精致的龍沈箱。大殿中間是封建皇權的象征——金色的漆雕龍寶座,位於大殿內2米高的平臺上,安放著金色的漆雕龍寶座。寶座前有精美的鶴、爐、壺,後面有雕龍屏風。太和殿是故宮最大的木結構建築,是故宮最壯觀的建築,也是中國最大的木結構建築。整個大廳金碧輝煌。太和殿是皇帝舉行重要儀式的地方。也就是皇帝登基,生日,婚禮,元旦等等都在這裏慶祝。
中和殿(明代稱為蓋華殿和中繼殿)是紫禁城三大殿堂之壹,位於太和殿後面。
中和殿高27米,平面方形,寬深三室,四面回廊,磚砌地面,建築面積580㎡。黃色琉璃瓦有壹個單檐和四個角的金字塔形屋頂,中間有壹個鍍金的頂部。四脊頂端聚成尖形,球形寶頂覆以青銅胎,建築術語稱之為四角尖型。中和殿是皇帝在去太和殿舉行儀式之前休息和練習禮儀的地方。前往太和殿之前,皇帝在此稍作停留,接受內閣大臣和禮部官員的敬禮,然後進入太和殿進行儀式。此外,皇帝在祭天地和祠堂之前,也要在這裏檢閱用祭文寫成的“諸班”;去中南海種田之前,也要看看這裏的農具。
保和殿(明代稱神審殿、鑒濟殿)也是故宮三大殿之壹,位於中和殿之後。
保和殿高29米,平面呈長方形,寬9間,深5間,建築面積1240㎡。黃色琉璃瓦雙檐歇山屋頂。屋頂中央有壹個正脊,前面有兩個豎脊,後面有兩個豎脊,每個豎脊的下部傾斜壹個岔脊,與九個正脊、豎脊、岔脊壹起,建築術語稱之為斜山式。保和殿是皇帝每年除夕宴請外國王公大臣的地方。保和殿也是科舉考試舉行的地方。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都建在漢白玉制成的8米高的工字形橋臺上,前面是太和,中間是中和殿,後面是保和殿。遠遠望去,就像神話中龔瓊的仙女闕。橋臺有三層重疊,每個平臺的上緣都裝飾有用漢白玉雕刻的欄桿、崗哨和水龍頭。三個平臺中,有三個雕龍的石階,用波浪和流動的雲朵襯托出“皇家之路”。25000平米臺面上有1415雕花欄桿,雲龍翔鳳1460雕花崗亭,165438水龍頭。用這麽多漢白玉裝飾的三套,造型重疊,是中國古建築中獨壹無二的裝飾藝術。而這種裝修從結構和功能上來說就是臺面的排水管。欄桿下面刻了壹個小洞。水龍頭上還刻出壹個小洞,延伸到崗哨下面。每到雨季,三組雨水從小洞層層排出,水從水龍頭流出,龍噴水,蔚為壯觀。這是壹個科學而藝術的設計。
希望可以參考壹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