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文:孔子說:“君子不食足,不食太平;對事物敏感,對言辭謹慎;有道是對的,可以說也是好學。”
2、翻譯:孔子說:“君子吃飯不求飽,活著不求樂;勤奮敏捷,說話謹慎小心;主動接近有道德有學問的人來糾正自己。這樣的人可謂好學。”
3.解讀:這壹章講的是人的修養。主要目的是勸人不要只貪圖自己的居住和溫暖,要有遠大的目標和崇高的追求;做事勤快,不說話;要積極向善,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第壹,君子不思吃飽,不思安生。
1,君子吃飯不要求吃飽,活著不要求快樂。吃飽飯,過上平靜的生活是人類的自然願望。但在這個世界上,有比吃飯、生活更重要的事情。想吃的安穩,想住的安穩,是人類的基本生存需要,但如果人只追求吃的安穩,那和動物有什麽區別?人活著,總要有所追求,要有夢想。
2.孔子把“君子不能吃飽飯,不能安生”作為君子的修養原則,所以他要提醒人們,不能眼裏只有兩樣東西,不能只是為了謀生而忙碌,應該努力去做比吃飽飯安生更有意義、更有價值的事情。
3.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追求:在動蕩的時代追求和平,在和平的時代追求個人的成功,人們可以有多種不同的選擇。作為新時代的幸運兒,我們應該追求更高尚的東西。為民族復興而奮鬥,並在過程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是壹種崇高的追求。
4.我們不能過分貪圖生活的舒適。每個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如果不去追求,就是在浪費生命。當我們回顧過去的時候,我們只會有滿滿的遺憾,而不會為我們的成就感到驕傲。不能只看收入水平,因為人的價值是不能用金錢來量化的。畢竟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無價的東西值得珍惜。
5.我們也可以從另壹個角度來看“吃不飽”。如果把“飽腹感”的象征從食物延伸到其他方面,就可以理解為“占有過度”,所以孔子的話有勸人不要事事占便宜,不要事事包辦的意思。
6.知足和知止也是中國的傳統智慧。做生意的人只有懂得盈利,才能繁榮;合作* * *才能讓合作夥伴受益,才能長期合作。善於控制欲望,可以讓妳成為人生贏家;被欲望支配,貪得無厭,必然會吃大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