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的經濟發展離不開人口流動。之前各地的“搶人”大戰就能說明問題,由此產生的子女教育“移民”問題無可厚非。
無論是隨父母就讀的陜西籍子女回鄉考試政策,還是外地來陜務工置業子女入學問題,以及各地對正常流動兒童權益的保護,這些都是保障流動人口正常生活的合理需求。只是各種投機套利,甚至是暴利產業鏈的出現,讓合理的初衷變得難吃了。
教育資源均衡發展是核心。
“高考移民”壹直是各地嚴打的對象。2022年新疆高考報名規定,新疆籍農民工子女欲報考區內外高校,需在新疆就讀初中、普通高中連續六年並具有六年完整學籍。
具有連續三年新疆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具有新疆初中畢業證書和中考成績,其父親或母親或其他法定監護人具有新疆合法職業和六年居住證明,在新疆有社保繳納記錄或納稅證明。
公開報道顯示,海南在今年高考資格審查過程中,確認依法限制考生資格747人,其中80人是通過大數據篩查、監督和舉報發現的。
值得壹提的是,今年海南還打擊了中考移民咨詢、高考移民咨詢、高考咨詢、高考顧問等壹批群眾反映強烈的自媒體賬號。
目前,在“高考移民”的嚴格控制下,異地讀書獲得的投機利益被放到了“高考移民”身上。面對新的情況和問題,壹刀切地落戶或者把流動人口子女送去上學,顯然是不現實的。
這會損害那些因為工作發展確實需要上學的人的利益,但如何保證新市民的權益,不讓機構有機可乘,需要相關部門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