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知是指發現客觀事物的存在,但不知道它們是什麽。
辨別就是把壹個客觀事物的屬性和另壹個客觀事物的屬性區分開來。
確認是將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與目前獲得的信息進行比較,確定人的大腦中的感知對象是什麽,並對其進行命名、歸入某壹範疇的過程。
知覺是解釋感覺信息的高級認知過程,涉及知覺組織、直接知覺和間接知覺、自上而下加工和自下而上加工。
感知的基本過程之壹是感知分割和感知組織。將各種感官信息加以區分後,組織成壹個感性整體的過程。
格式塔學派首先研究了知覺分割和知覺組織,認為知覺組織的原理是格式塔法則,包括鄰近法則、相似法則、連續法則和閉合法則。
直接感知也叫生態感知,是吉布森提出的。是指感知者直接從客觀事物中獲得刺激信息,並反映其整體屬性。
間接感知是指感知者用自己的經驗來反映客觀事物。這是壹個積極的建設過程。
直接感知和間接感知並不完全對立,只是觀點不同而已。直接感知主要研究感知者行動的感知過程,間接感知主要針對感知者認知的感知過程。
直接知覺和間接知覺包含兩個相互聯系的過程:自下而上的加工和自上而下的加工。
自下而上加工是從外界刺激信息開始的加工,強調感覺器官留存的信息在感知中的作用。它是壹種從低級到高級的處理,也稱為數據驅動處理。壹個重要的特征是處理過程中較低階段的結果不受較高階段的影響。
自上而下加工是個體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概念加工當前刺激信息的過程。因為知覺加工是由個體的知識和經驗引導的,是壹種高級加工,制約著低級加工過程,也稱為概念驅動加工。較低階段的處理輸出受到較高階段的處理輸出的限制和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