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學院就在我旁邊。除了在裏面練瑜伽,或者穿過這棟樓去食堂,每天都是沒完沒了的音樂,讓人覺得沒什麽。還不如十年前老教室旁邊的動物園裏河馬的聲音。那真的很有趣。
由於昨天下午在寒冷的春雨中的參觀,窗外的建築現在有了顏色。
我按約定的時間來到教室,正好是書法課,空氣中彌漫著墨香。王老師長相並不出眾,瘦臉,眼睛被壹頂帽子擋住了。當他低頭時,他只能看到鼻子下面。陳綬祥在《王大勇》的序中說:“壹個偉人,無錫人,是壹個內在美而外表平淡的人。他善於觀察壹切事物,觀察其中的秘密。他常以字畫寄其性情。”果然南方人在北方。
四個多小時的關於藝術的談過去、談現在,讓很多藏在心裏的疑惑漸漸清晰起來。
——說宣紙。紙離不開墨,墨離不開筆。筆、墨、紙、硯合壹,“筆柔奇”。墨水落在紙上,變化無窮。用墨水寫字就像馴服壹匹野馬,表面上看不出來。所謂“腕中鬼”。
-中國文化。精致的文化,緩緩流淌,肯下功夫啄磨。“慢就是快”。
-說不..生活節奏很快,每天重復的日子不是生活。而偽劣商品就是拒絕努力的結果。“快就是慢”。
——說創新。“筆墨當與時俱進”,尤其是國學大師王國維,接受了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影響,將西方哲學、美學與中國古典哲學、美學相融合,形成了獨特的美學思想體系。
——現在的青黃不接,意味著文化和才華。妳要知道傳統的珍貴,願意沈下心來努力。
王先生是江南的名人。1977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工藝美術系。在這種背景下,他自然介入了紫砂和竹刻的創作。就像古人壹樣,文人介入手工技藝,將日漸式微的傳統和手藝保留了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