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負責人夏曉東告訴記者:“妳看這個建築的樣子,像不像穿著密封宇航服的宇航員?”穿著宇航服生動地描繪了這個被動房的最大特點。被動房靠什麽實現超低能耗?就像在外面穿了宇航服壹樣。“穿厚壹點,蓋緊壹點。”
“穿厚壹點”,簡單來說就是要達到足夠好的外墻保溫。普通建築外墻保溫材料壹般為10 cm厚,但本建築采用雙層外保溫結構,保溫材料厚度為30 cm,采用特殊材料制成,保溫性能優異。“嚴”就是保持房子的氣密性,建壹個專門的氣密層把整個外圍結構圍起來。
自然通風和自然光
空調“名存實亡”
據說屋內覆蓋著密密麻麻的“宇航服”。裏面的人會不會感到恐慌?答案當然是“不會!”全屋通過獨特高效的新風余熱回收系統,讓新鮮空氣自由進出。冬天室內空氣保溫出去,室外空氣加熱凈化後流入。在夏天,室外空氣在進來之前會變涼。這樣就減少了制熱制冷的需求,實現了超低能耗的目標。
工作人員指著安裝在架空層的空調告訴記者,樓裏安裝了空調,但平日幾乎不開。即使是在這個最熱的夏天,房間不用空調也能自然保持適宜的溫度,節省了大量的電力。
冬天是最神奇的。
供暖2小時全天超過20℃。
記者參觀了整棟房子,這裏的每個角落都充分展示了被動式低能耗建築設計理念與綠色建築集成技術的系統結合。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最神奇的是,在冬季實現了寒冷地區超低能耗綠色建築的設計目標。妳能想象嗎?在寒冷的冬天,在這個房間裏,每天只需要加熱2個小時,室溫就可以全天保持在20℃以上。熱源只需40℃熱水,室溫可達28℃-29℃。
比普通建築省電80%以上。
可以利用人體散發的熱量。
綠色節能建築不僅要居住舒適,還要充分展示其經濟優勢。都是利用清潔可再生能源提供冷熱源,利用能量交換設備回收熱量。
記者註意到,這棟小樓的外墻掛著太陽能光伏板和雙層中空幕墻。冬季白天可以利用太陽輻射加熱幕墻空腔內的空氣,提取高溫空氣中的熱量加熱水,為建築供暖。熱交換後的低溫空氣通過風管送入建築幕墻的空腔內進行回收利用和加熱。在這裏,即使是人體散發的熱量也不會被浪費,可以被充分利用。全年暖通空調及照明總能耗比普通建築低約83.4438+0%。
中水回收
壹年節省水費4000多元。
此外,根據沈陽當地的氣候特點,該建築采用了雨水回收系統、太陽能、風能發電等多種設計。采用中水系統和節水灌溉,利用雨水和中水回用技術,非傳統水源利用率可達62.1%,每年可節約水費4000元以上。
更多工程/服務/采購招標信息,提高中標率,可點擊官網客服底部免費咨詢:/#/?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