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工商資訊咨詢 - 《管子·項·桓公》是怎麽“項”宮衡的?

《管子·項·桓公》是怎麽“項”宮衡的?

齊桓公二年(公元前684年),桓公對管仲說:“我要加強軍備。”管仲又說:“不行”,桓公不聽,就修軍備。有壹次,宋夫人惹怒了齊桓公,桓公生氣地對管仲說:“我要伐宋。”管仲說:“不,我認為除非內政修好,否則對外用兵不會成功。”桓公不聽,著手伐宋。諸侯調集軍隊救宋,大敗齊軍。

齊桓公三年(公元前683年),管仲建議把不遵守禮法的譚國發配到軍中。譚國本來就很弱小,但是很快就被齊國消滅了。齊國沒有努力消滅譚,也沒有努力擴張疆土。

齊桓公五年(公元前681),在管仲的建議下,齊國在北興(今山東聊城東)與宋、陳、蔡、鄭等國聯合,共商穩宋之策。隋國(今山東省肥城以南)也被邀請,但沒有參加。為了提高齊國的威望,管仲出兵滅隋。本來魯國比較強大,但是接連被齊國打敗,看到諸侯國都服從齊國,不服從齊國的隋、譚被消滅,於是也臣服於齊國。不久,齊國與魯國和好,在柯(今東、魯東西南)會師。在這個聯盟中,有壹個著名的曹沫搶劫聯盟的事件。以前強迫齊歸還魯國所有的失地,後來想反悔,但是關不應該食言,讓歸還失地。

到了第六年(公元前680年),魯、宋、陳、蔡、魏都投降了齊國,而譚、隋早已滅亡,只有鄭還在內亂。管仲因此建議齊桓公介入鄭國的內亂,以提高齊國的地位,加速實現稱王稱霸。鄭在回國時殺了子儀和恩人傅賢,逼得大夫不勝其煩。他即位後,為了鞏固皇位,會聯合齊國。管仲抓住這個機會,建議聯合宋、魏、鄭,並邀請周王室在山東鄄城入盟。

到了七年(公元前679年),管仲讓以自己的名義召集宋、陳、魏、鄭。自此,齊桓公成為公認的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