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偽造身份詐騙
1,虛假網貸
詐騙分子制作虛假網貸app,以“低利息、高額度、不看征信”等噱頭吸引受害者前來貸款。目前會交會員費,輸錯賬號解凍費,刷水提高征信。詐騙錢財。
2.冒充客服
詐騙分子非法獲取受害人信息後,冒充客服給受害人打電話,謊稱快遞丟失、貨物有缺陷需退賠,或者實習生誤為受害人辦理了取消會員資格,誘騙受害人按照操作將錢轉給騙子。
3.冒充公檢法
詐騙分子冒充公安人員,謊稱受害人涉嫌詐騙、洗錢、非法出入境等違法犯罪,要求受害人配合調查,誘騙受害人向“安全賬戶”轉賬實施資金結算詐騙。
4.冒充老師收費
詐騙分子潛入家長群,復制班主任頭像和信息,在上課時間以收取學雜費為由,發送二維碼或銀行卡,誘騙家長轉賬。
5.名校培訓班
詐騙分子冒充留學子女,以正在上課、手機丟失為由,通過校訊通、QQ給父母發信息,稱要報名參加清華大學教授組織的培訓班,然後冒充老師收取培訓費、設備費實施詐騙。
6.假裝是領導
詐騙分子冒充黨政領導,加受害者為好友,關心他們的工作生活,給他們被領導重視的感覺。然後“領導”讓受害人幫忙轉賬給他人,制作假的轉賬憑證,說錢已經轉賬給受害人,誘騙受害人轉賬到他提供的賬戶。
7.假裝是老板
詐騙分子組建了壹個公司老板、股東群,然後把財務人員拉進群內,假裝在群裏談生意,然後以付款、退款為由,要求財務人員把錢轉到詐騙分子的銀行賬戶。
第二,利益誘惑詐騙
1,單筆返利
詐騙分子通過朋友圈、推送、送禮物、小黃卡等方式引誘受害人加入某個群兼職、做任務。,輕松完成贊、關註等任務獲得小額金錢。受害人投入大量資金後,無法提現進行詐騙。
2.虛假投資理財
詐騙分子制作虛假的投資理財平臺,通過各種渠道引誘受害人投資該平臺。壹開始獲得高額回報,可以提現,最後卻無法提現,或者通過控制平臺後臺漲跌假裝輸光了所有的錢。
3.解凍國有資產
詐騙分子偽造中央政府和部委的公文,編造精準扶貧、慈善富民等項目,打著國家和民族的旗號,聲稱只要出少量的錢就能獲得巨額利益,誘騙老年人投資。
4.買賣遊戲裝備賬戶
詐騙分子冒充購買受害人的遊戲裝備或賬號,誘騙受害人在指定的虛假交易平臺進行交易,然後以賬戶資金被凍結、保證金到賬為由,誘導受害人轉賬。
5.紅包返利
以名人生日、粉絲福利等為由。,詐騙分子說只要發了紅包就十倍返還,誘騙未成年人進入“紅包群”。啟動小紅包的真實返利,然後提高金額,以聯名下單、賬戶凍結、存款等為由實施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