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工商資訊咨詢 - 江寧鴻覺寺在哪裏?

江寧鴻覺寺在哪裏?

江寧鴻覺寺是壹個文化旅遊景點。

鴻覺寺位於南京市江寧區東山橋鎮祖堂山。它始建於南朝梁二年(503)。原名“佛洞寺”,後稱“鴻覺寺”。到了清代,為避諱乾隆皇帝的李鴻,改名為“鴻覺寺”。鴻覺寺背靠牛首山,面向雲臺山,四面環山,地理位置極佳。南麓是江南最大的地宮——南唐二陵。

紅覺寺所在的祖堂山,建寺歷史悠久。歷代,尤其是唐朝以後,這裏修建了許多著名的寺院。祖堂山在牛首山的南面。因為南朝在山南建有幽廟,又稱幽山。唐初禪宗祖宗法融禪師就駐紮在此,並開宗立派,史稱“牛頭禪”。尤其山成為了世界上牛頭教祖先建造的佛寺。所謂“南朝四百八十殿,幾多塔煙雨”。於是,許都不僅在牛首山建了壹座寺廟,而且“藏經道書、內外史、醫方,數千卷,共七藏祭”。因此,佛寺建築宏偉,經典眾多。名氣直線上升。

此後歷朝歷代增加制度,寺廟名稱也頻繁變更。在唐代,它被命名為喬樂寺,富昌書院和紫山書院。大歷九年(774年)“代祖建七塔,因其夢”,即命人在牛首山西峰上建第七塔,高聳入雲,後稱“唐塔”。南唐時,李煜將寺名改為鴻覺寺。宋代太平、興國年間,改名崇教寺;不久,壹座五層方形佛塔建成,後被稱為“宋塔”。

明代洪武初年,仍名佛洞寺;正統年間,改名為鴻覺寺。當時的佛寺規模宏大,香火鼎盛。據記載,人進山門,爬上斜坡,就是金剛殿的五個門檻;左右兩座石亭。站對面;房子後面有100級石階。陡峭整齊,稱白雲梯;白雲梯上有天王殿三檻,再有大雄寶殿七塔,前有石欄,下有銀杏樹。四周20多尺,陽光遮蔽,郁郁蔥蔥。寺內其他主要建築有觀音殿、倫藏殿、後佛殿、珈藍神殿殿、祖師殿、臥佛殿、文殊殿、比丘殿和彌勒殿,有三個檻,方丈室有十四個檻,公立學校有兩個檻,齋堂有五個塔,唐佛塔有七層,宋代有五層方塔,寺院有五十四個房間,圍繞寺基。在明朝的鼎盛時期,《牛頭傳》甚至描述道:“殿前殿後殿,諸佛菩薩皆端莊善人,皆是前朝雕塑。它那彎彎曲曲的塔和爐瓶裏的幾根棍子,絕不是山所不能及的。”明代鴻覺寺“與西北涼,與西南峨眉,亦為聖場”。

清朝乾隆年間,為避免乾隆皇帝名字的禁忌,鴻覺寺改名為鴻覺寺。乾隆皇帝六下江南,親自為鴻覺寺佛寺題匾。鴻覺寺在清朝鹹豐年間被士兵燒毀。雖然略有修繕,但規模已不如從前,但七級寶塔和寺門外的壹棵銀杏樹據說是法榮和尚種的。

民國時期,弘覺寺改名為普覺寺。著名學者朱楔先生曾於20世紀30年代兩次考察過佛窟寺舊址。當時古寺“只有大殿,佛龕塵土飛揚。景貞擋住了去路。殿右側有數十株杏花,花已閑。古寺無人,已開已落。”抗日戰爭時期,古寺被侵華日軍焚毀、掠奪,除寶塔外,與世隔絕。其余的寺廟建築早已消失。

1993年5月,經南京棲霞寺真煥法師提議,江寧縣人民政府批準,南京市佛教協會聘請九華山觀音峰弘成法師主持修復洪傑寺。自1994以來,已募集資金3000多萬元。壹些寺廟和大廳相繼建成。現任方丈弘成法師是安徽無為縣人。18歲剃度出家於九華山天臺道士洞。

1984年,他主持集資修建九華山觀音峰寺,歷時10年,歷盡艱辛,終於使玉宇重現輝煌。自從接任鴻覺寺以來,他壹直在東奔西跑。目前,修復後的鴻覺寺已初具規模,殿宇飛檐翹角,佛像莊嚴肅穆,大殿凹凸不平,梵音幽幽,令人忘俗。

景區地址: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東山橋鎮祖堂山

乘車路線:在南京乘坐155路、江寧遊1路、東古線,在祖堂山站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