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隱靜脈管腔內有9 ~ 10對靜脈瓣。通常兩瓣相對,呈袋狀,可以保證血液回流心臟。此外,大隱靜脈和小隱靜脈通過靜脈與深靜脈相通。穿過靜脈的瓣膜朝向深靜脈,可以使血液從淺靜脈流入深靜脈。深靜脈回流受阻時,靜脈瓣未完全閉合,深靜脈血液回流至淺靜脈,可導致下肢淺靜脈曲張。
擴展數據
分級:
小靜脈:
毛細血管逐漸變為靜脈,內皮周圍最初只增加了壹層薄薄的結締組織。當直徑達到50μm時,內皮和結締組織之間出現稀疏的平滑肌。直徑較大時,平滑肌成為完整的壹層,直徑小於500μm的屬於小靜脈。直徑為0.2 ~ 1 mm的靜脈稱為小靜脈。小靜脈內膜僅有內皮,中膜有2 ~ 4層平滑肌,少量彈性纖維和膠原纖維,外膜較薄,由結締組織構成。
中間靜脈:
血管直徑為1 ~ 10 mm,壁厚約為直徑的1/10。除了靜脈的主幹,在解剖學上有名稱的內臟靜脈和肢體遠端靜脈都屬於這壹類。內膜薄,內皮細胞呈多邊形,內皮下薄或不明顯,含少量膠原纖維、彈性纖維和成纖維細胞。大多沒有內彈性膜,但下肢血管有薄的內彈性膜。
中膜較薄,為致密的環狀平滑肌束,肌束間有少許結締組織。外部彈性膜很薄或不存在。外膜相當厚,由結締組織形成。部分血管有較多的縱向平滑肌束,有營養血管、淋巴管和神經。
大靜脈:
直徑均大於9 ~ 10 mm,包括頸外靜脈、無名靜脈、奇靜脈、肺靜脈、髂外靜脈、腎靜脈、腎上腺靜脈、腸系膜上靜脈、脾靜脈、門靜脈和腔靜脈。大靜脈壁薄,約為直徑的1/20。內膜的結構與中靜脈基本相同。內皮下含有膠原纖維、彈性纖維和縱向平滑肌束。
內部彈性膜有壹個大的窗口或破裂。介質薄,由幾層平滑肌組成,或者沒有介質。外彈性膜不明顯或不存在。外膜最厚,比中膜厚幾倍,由結締組織組成,含有縱向彈性纖維和膠原纖維束,並常有較多的縱向平滑肌。營養血管和淋巴管比動脈多,可以深入內膜,也富含神經。
非典型靜脈:
頭靜脈、貴要靜脈、腸系膜靜脈、髂靜脈、股靜脈、腘靜脈、隱靜脈、子宮靜脈和陰莖背靜脈的內膜含有縱向或環形平滑肌。隱靜脈、股靜脈、腘靜脈中層平滑肌多為縱行;腎上腺靜脈的中膜幾乎是縱行平滑肌。腎靜脈、門靜脈、脾靜脈和膈靜脈的外膜主要由縱行平滑肌組成。
上腔靜脈和下腔靜脈的很長壹段沒有內側壁,外膜很厚,富含縱向平滑肌。肺靜脈中膜較厚,有縱向平滑肌,彈性組織較少。臍靜脈中膜有內側縱行平滑肌和外環平滑肌。有些靜脈缺乏平滑肌,所以沒有介質,如陰莖海綿體靜脈、胎盤母靜脈、脾小梁靜脈、皮膚和甲床靜脈、硬膜靜脈竇、腦膜和腦靜脈、視網膜靜脈和骨靜脈等。
大靜脈(如腔靜脈、頸靜脈、無名靜脈、鎖骨下靜脈)的中膜含有膠原纖維和較多的彈性組織,多為不完全膜,與平滑肌相間。精索卷須靜脈叢壁厚,結締組織和平滑肌豐富,彈性組織較少,中膜與外膜分界不明顯。
靠近心臟的壹段腔靜脈和肺靜脈,外膜有環狀心肌纖維,在這些血管通向心臟的地方有少量縱向心肌纖維。
百度百科-靜脈
百度百科-大隱靜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