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蹤三組黑蟻,觀察它們的分工。原來大部分螞蟻都很勤奮,沒日沒夜的忙碌。然而,有少數螞蟻整天無所事事,整天東張西望。
這種螞蟻被稱為“懶螞蟻”。生物學家對它們非常好奇。為了觀察他們未來的命運,他們做了標記。
實驗中有壹個環節,切斷了蟻群的食物來源。當專家剛剛完成這個動作時,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
那些平時很勤快的螞蟻,立刻就亂成壹團,完全不知道該怎麽辦,就像熱鍋上的螞蟻……而那幾只“懶螞蟻”不慌不忙,帶領螞蟻們轉移到了新的食物來源!
生物學家終於發現了真相:這幾只“懶螞蟻”並不懶,而是把大部分時間花在了“偵察”上。他們看似遊手好閑、無所事事,腦子裏卻從未停止思考。他們時刻關註著蟻群的“戰略”問題。
這就是著名的“懶螞蟻效應”:大部分螞蟻日以繼夜地奔跑,但只能解決溫飽問題,對群體的貢獻壹般,而那些無所事事的螞蟻卻能在關鍵時刻帶領大家走向希望。
大多數人看似在努力,其實是“懶”。因為他們壹直試圖用行為上的勤奮來掩蓋大腦中的懶惰,或者用戰術上的勤奮來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所有機械重復努力的背後,只是壹種行為上的慣性運動。看似勤快,其實是懶腦的結果。
沒有深入的思考,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勞的。
沒有戰略布局,壹切深度思考都是徒勞。
作為壹個企業的創始人,我們應該永遠記住三句話:
1,磨刀不誤砍柴工!
2,不要用行為的勤奮來掩蓋大腦的懶惰!
3.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來掩蓋戰略上的懶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