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虎關會議
白虎館會議是東漢張年間,在白虎館召開的由博士、醫生、談判代表、郎官、學生等參加的討論經學的學術會議。
自漢武帝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儒學逐漸成為漢代帝王統治思想的支柱。但由於當時各儒家學派的傳承不同,對儒家經典的版本和內容有很多爭議。
雖然漢高祖宣帝召開了“石渠閣會議”來統壹他們,但王莽新朝戰爭後,各家族之間的分歧再次上升。
中原元年(公元56年),漢光武帝劉秀宣布蔔筮為天下,正式確立蔔筮之學為官方統治思想。
為了鞏固儒學的主導地位,進壹步把儒學與占蔔學結合起來,在張寒開國四年(公元79年),召集全國各地的著名儒生在洛陽討論五經異同,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白虎觀會議。當時的白虎寺是朝廷修儒的地方。
2.董卓謀反
董卓之亂是指東漢鐘平六年(189)至初平三年(192)董卓入朝後實行的專制暴政。鐘平六年,董卓率軍入洛,廢漢帝,立謝為帝,自任丞相,專管朝政。
次年,關東諸侯推袁紹為盟主,討伐董卓,大敗董卓,挾持漢獻帝劉勰西進長安,將洛陽百萬百姓西進長安。行前董卓士卒燒殺搶掠,洛陽周邊方圓二百裏內化為廢墟。初平三年,董卓被王允、呂布殺死。
董卓之亂,歷時三年,時間雖短,卻使東漢政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董卓專制暴政造成的軍閥討伐,為割據局面奠定了基礎。東漢政權日漸衰落,三國在此期間相繼登場,從而開啟了軍閥混戰的三國亂世。
3.龍政變
龍政變又稱龍革命、五王政變,為龍元年(705)。太子李習安、宰相張謇、崔玄庸等大臣在眾神之都魏紫發動兵變,迫使女皇帝武則天退位,復辟唐朝。
神龍元年正月二十二日(705年2月20日),奉閣侍郎張建誌、欒臺侍郎崔玄永、左榆林將軍景輝、右榆林將軍桓、主犯袁,聯絡右榆林將軍李多佐、左榆林將軍李興宗。
試圖擁立李習安為君主,誣稱武則天男寵——我站監張易之、我司仆從張昌宗造反,率領皇軍殺了張易之、張昌宗,然後包圍集賢殿,逼武則天退位。
第二天,武則天任命李習安王子為監工。第三天,放棄。第四天,李習安正式復位。二月初四(三月三),復國封為唐朝,吳周朝朝廷結束。因為有改朝換代的因素,所以叫革命。
唐中宗在攻打五大豪傑時,先立他們為郡王,剝奪他們的宰相權力:博陵郡王崔玄庸;張鑒之,封為漢陽郡王;平陽郡王景輝;襄陽郡王桓;元,宛郡王。所以龍政變也叫五王政變。
4.洛陽兵變
洛陽兵變是發生在中國五代十國時期的兵變。幹化二年(公元912年),朱溫病重,欲立養子朱幼文為皇位。他的兒子朱得知後,殺了朱文,暗中不肯發喪,並命楚王朱由真殺了尤文。
當朱趕到洛陽稱帝後,他的大臣們拒絕接受他。當有貞看到這種情況時,他利用這種情況,與楊壹起襲擊了全副武裝的皇軍。幹化三年(公元913年)二月,朱由珍兵抵洛陽,數千禁軍將士叛變,攻入皇宮。
朱見大勢已去,遂攜妻張自刎。朱由珍回開封是皇帝寶座,給已故皇帝梁的。金軍四面楚歌的時候,朱良王朝同室操戈,使得國力日漸衰落,很快被後唐所取代。
5.白馬驛的災難
白馬驛之災又稱白馬之災,是唐末朱溫在洛陽處決官員的事件。
事情發生在天佑二年(905)。朱溫在李真的唆使下,殺了很多大臣,大約30人。被殺並棄屍河中。史稱“白馬驛之禍”。
兩年後,天佑四年(907),朱溫強迫沈思,改國號梁,改為開平,定都開封。唐朝滅亡,建國290年。
百度百科-降龍妙招
百度百科-白虎觀發布會
百度百科-董卓謀反
百度百科-洛陽兵變
百度百科-白馬崗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