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小華沈迷網絡,媽媽勸了他很多次。小華不聽,反而開始經常不回家。“沒辦法,我只好學了QQ聊天,然後以網友的身份和兒子交流。”張萍說,網上聊了壹段時間後,兒子約她見面...
張萍是公務員,兒子小花16歲,上初三。
張萍和丈夫工作很忙,很少有時間在家做家教。“小華的成績壹直都很好,我們不用擔心。只是最近我發現他成績突然下降了。”張平說他的兒子喜歡上網。放學後,小華總是躲在他的房間裏。除了學習,他上網聊天或者打遊戲。“我知道他老是上網,就教過他幾次,有時候還打他。他不但不悔改,反而變本加厲,晚上還玩。”
無論張萍和丈夫如何勸說,小花還是壹意孤行。“妳也學會網上聊天,然後加妳兒子為好友,看看他每天都在想什麽。”於是,張萍在朋友的提醒下偷偷記下了兒子的QQ號作為好友,並以網友的身份與兒子交流。
張萍申請了兩個QQ號,加她兒子為好友。壹邊悄悄理解小華作為同齡女網友的心理,壹邊以大哥哥的身份勸說兒子。“他比較喜歡和女網友聊天,很少談學習。”張萍說,過了很久,兒子約她見面。張萍說,在兒子的再三邀請下,她還是和兒子約定了見面時間和地點。
13大約16時,小華準時到達勝利公園門口,環顧四周,看了看手表。大約10分鐘過去了,他還是沒有見到自己見過的女網友。"我正準備離開,這時我看見母親朝我走來。"小花回憶說,當時心跳加速,想趕緊脫身。沒想到她媽媽跑到他身邊,抓住他的胳膊。
“媽,怎麽,妳好嗎?我,我在等我同學送我壹本書。”小華緊張地說,而張萍則變得溫柔起來,說明了自己冒充網友被小華見面的事實。“妳看,互聯網是不現實的。妳能想到和妳聊天的會是我嗎?”小花壹臉羞澀的聽了媽媽的話,轉身就跑。
歐巴娜的媽媽回家後,沒有和媽媽說什麽,就和媽媽較勁。“小華埋怨我騙了他。”
心理咨詢師張振環表示,孩子網癮主要受周圍環境、與父母溝通不暢、孩子在現實中缺乏平等和尊重等因素影響,所以想通過網絡等渠道尋找心理平衡。小花看到那個網友是她媽媽,壹定是又驚又怕。雖然張萍的初衷是好的,但很可能會讓小華產生信任危機。建議家長盡早與孩子溝通,消除誤解,正確引導。陳海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