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工商資訊咨詢 - 康有為生平簡介

康有為生平簡介

康有為(1858年3月19 ~ 1927年3月31),又名祖壹,原名廣廈,名長,又名蘇暢、伊名、吉梗、西樵山人、尤村措。

康有為出生在壹個封建官僚家庭。他的祖父康贊秀是道光年間的舉人,父親康大初是江西的縣令。康有為自幼學習儒學,1879年開始接觸西方文化。1882年,康有為赴京參加順天鄉試,未果。回南時路過上海,購買了大量西學書籍,吸收了西方的進化論和政治觀點,初步形成了維新變法的思想體系。

1888年,康有為再次進京參加順天鄉試,借機第壹次上書光緒皇帝,要求變法,但遭到阻撓。1891年後,在廣州創辦萬畝草堂,弟子有梁啟超、陳。

1895年,他到北京參加考試,得知《馬關條約》簽訂,合1300余舉人,數萬冊書,即“公車上書”,未能達成。當年5月底,他第三次上書,得到了光緒皇帝的批準。7月,他和梁啟超創辦“中外故事”,不久在北京組織了壹個強學會。

1897年,德國占領膠州灣,康有為再次上書要求變法。5438年6月+次年10月,光緒皇帝命康有為出變法意見書,他呈上了《聖旨統籌》壹書和《日本明治變法考》、《俄國彼得大帝變法》兩本書。4月,他和梁啟超組織保衛國民大會,呼籲救國強國。16年6月,光緒皇帝在頤和園秦征廳召見康有為,任命他為總理衙門張靜,讓他專門做變法的準備工作,史稱戊戌變法。後來由於慈禧太後的幹預,變法失敗,其具體細節至今仍有爭議。

變法失敗後,光緒皇帝被軟禁,康有為的哥哥康任光被殺,康有為逃往日本,聲稱手握聖旨,組織保皇派社團,鼓吹開明專制,反對革命。為了獲得國際支持,他周遊世界,會見歐洲君主。

辛亥革命後,康有為於1913年回國,主編《我不能忍》雜誌,主張恢復孔子。作為保皇黨的領袖,他反對* * *和平制度,壹直在策劃清剿廢帝溥儀。1917年,康有為與忠於前朝的北洋軍閥張勛發動復辟,立溥儀為皇位,不久在時任北洋政府宰相段的討伐下失敗。

康有為晚年壹直宣稱效忠清朝。溥儀被馮玉祥逐出故宮後,曾親自前往天津,參觀溥儀居住的靜園。1927年,康有為在青島病逝。

康有為首先看到了當時國家的危機,並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對孫文領導的辛亥革命給予了實踐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