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風險地區實行“個人防護和避免聚集”,在離開城市後48小時內取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詳細的控制措施:
低風險地區的社區防控措施有哪些?
1,加強社會管控。轄區各類人員按要求開展核酸檢測,期間盡量減少外出、不聚集、不紮堆,外出時做好個人防護;嚴格落實進入室內公共場所預約、錯峰、限流、測溫、登記、佩戴口罩等措施。
2.人員調查和控制。接到高危區域溢出人員排查信息後,應在24小時內完成對風險人員的排查,並配合做好人員管理、健康監測、核酸檢測、人員轉移等工作;對於不能查處的,要及時反饋,形成查處閉環。
3.交通管制。低風險地區民眾主張非必要不要離開該地區,跨市流動必須持有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運輸生產、生活、醫療防護物資和從事道路運輸“點對點”轉運的車輛和人員,要在嚴格落實消毒、封閉管理等各項防控措施的基礎上,保障暢通。加強火車站、機場、公路、水路等出入區域交通檢查站管控,做好測溫、核驗、驗碼工作。
4.核酸檢測。根據疫情傳播風險評估結果和風險人員管理情況,科學確定低風險地區核酸檢測的人群範圍和頻率。進行核酸檢測時,會在附近設置采樣點,經專業人員評估後啟用;加強現場組織管理,有序開展,避免聚集,督促做好個人防護。
5.健康教育。加強健康教育,提醒居民減少外出,避免聚集,保持社交距離,做好個人防護。出現發熱、幹咳、乏力、咽痛、嗅覺減退、鼻塞、流涕、結膜炎、肌痛、腹瀉等癥狀後,應及時主動到醫療機構就診。做好防控政策的宣傳引導,讓居民積極配合排查風險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