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審查是否購買,即審查采購計劃。需要考察采購計劃是否可行(尤其是大額采購項目)。如果采購計劃不合理,會影響企業的預期效益,甚至造成資源浪費。此外,還需要審查采購計劃是否履行了相關審批程序,資金是否落實,是否對采購價格進行了市場調研。對於不能通過市場調查獲得價格信息的,應根據所采購商品的成本構成,采用壹定的方法進行合理的計算,作為確定采購價格的依據。
(2)審核“何時購買”,即審核采購時間。要發揮大規模采購的優勢,對相關部門提出的采購計劃進行歸並分類,能集中的絕不零碎采購。另外,如果采購時間選擇不當,會影響企業的生產經營或增加企業的倉儲成本。
(3)“如何購買”的審查,即采購方式的審查。采購方式可以是公開招標、邀請招標、競爭性談判、單壹來源采購、詢價等。每種方式都有自己的特點,具體采用哪種方式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把握,才能獲得合理的購買價格。這就需要在審核中更多的運用經驗和知識進行分析判斷,避免在選擇采購方式的過程中受到人情關系和私心雜念的影響。采購方式選擇得當,不僅可以加快采購速度,還可以節省投資,減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消耗。
(4)考察“誰買的”,即考察供應商和開標過程。在對供應商進行調查了解的基礎上,對供應商的選擇制定壹個嚴格的標準,把那些信譽好、實力強的供應商招進來,把不符合我們要求的淘汰掉,保證價格合理、質量好,特別註意不要讓壹些人情關系影響了審查標準。對開標過程進行審查的主要目的是禁止開標過程中的“暗箱”操作,維護公開、公平、公正競爭的原則。審計監督時要特別註意對招標文件和評標標準的審查,看是否有遺漏、表述不清不合理、責任不清、與國家法律法規政策不壹致等情況。還要關註是否存在招標人設定中標人或向投標人泄露標底等違規行為,評標過程中是否存在不公平、不公正、不合理的問題。開標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會改變招標采購的意義,應引起高度重視。
(5)審查“合同”,即在合同正式簽訂前,審查采購合同的合法性和嚴密性,是內部審計的重要內容。合同是獲得合理采購價格的法律保證。其審查的主要內容包括:采購合同標的是否明確,內容是否合法,是否符合國家有關政策規定;審核采購合同的各種量化標準,控制采購合同的供應數量和期限,減少貨物庫存和資金占用量,以加快資金周轉;明確雙方違約責任,提高采購合同的約束力和嚴肅性,從而保證和提高合同履約率;審查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對等性,如質量標準、技術條件、技術要求、驗收方式、付款方式和期限、運輸中的責任、售後服務和保修期的相關約定等。;檢查雙方表達的意見是否明確,對意思的理解是否有偏差,合同中是否有含糊不清或模棱兩可的文字。
(6)審核“驗收結算”,即采購標的的數量和質量是否符合采購合同的要求,與采購人的資金結算是否符合合同的要求,有質量保證金的項目是否按規定留存等等。這是壹個不可忽視的環節,也關系到采購活動的成敗。即使以上環節無懈可擊,但如果驗收程序不嚴格,也可能導致采購活動失敗,給企業帶來損失。壹些供應商在以合理價格獲得供貨權後,采用偷工減料、以次充好、降低軟硬件配置水平、降低服務質量等手段獲取不正當利益,從而損害企業利益。因此,應嚴格控制驗收,審計人員應親自參與重要的采購活動;對於專業性較強的采購活動,可以繼續聘請參與采購工作的專家進行驗收,以保證質量和價格的壹致性以及采購活動的成功。
更多工程/服務/采購招標信息,提高中標率,可點擊官網客服底部免費咨詢:/#/?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