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呼“老師”表示尊重。
我也問過其他學校的學生,很多都叫老師,或者“姓+老師”。尤其是對於年紀較大的輔導員,這種稱呼很受歡迎。畢竟在學校裏,最正統的就是師生關系。其次,在正式場合,尤其是領導多的場合,要稱妳為老師,這體現了妳對輔導員的充分尊重。領導們也樂見其成。不要問我為什麽這麽喜歡拍馬屁,因為這是大家都知道的潛規則。畢竟輔導員負責的是大學裏的工作,包括助學金、獎學金、貧困生認定、勤工儉學、黨建等。即使妳很優秀,也要保持低調。畢竟人在屋檐下。
叫“導遊”是職業認可。
我大學四年,從來沒有聽過壹個學生叫我們輔導員“導”。結果我問其他學校的同學,很多人都說管自己的輔導員叫“導”。後來進壹步討論,才知道這是對輔導員工作的職業認可和發自內心的尊重。畢竟現在老師這個詞已經流行起來了,並沒有什麽獨特性。恰恰相反,“導”這個詞很獨特,很有表現力。
叫“X姐”拉近距離。
當今社會是壹個快餐時代,大學也是如此。即使是第壹次見心理咨詢師,只要說壹句“X姐”,感覺就像是認識很久的朋友。這壹點也不誇張。真的,演講真的可以改變社交的效率。另外,很多高校輔導員都比較年輕。畢竟這個職業每天都需要和學生打交道。年輕真好。另外,很多年輕人作為輔導員,沒有架子,沒有負擔,很容易玩弄學生。稱他們為“X姐X哥”自然更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