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梅閣在常州的紅梅公園。高17米,木結構,雙飛檐。它建在壹個2米高的土制平臺上。始建於唐昭宗(888-904),重建於貞元(1295)。現在的亭子是清代建築,四周有圍墻,中間是壹個石頭廣場,額頭上寫著“天之大道”四個字,下層是14的石階。整個建築非常宏偉。
文筆塔在常州紅梅公園。因是太平講經寺(簡稱太平寺)的附屬建築,故又稱太平講經寺塔。太平寺是由南齊皇帝蕭道成創建的。原名建元寺,唐朝元年(758-760)擴建。北宋太平興國年間(976-984),改名太平興國寺,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改名太平講堂,簡稱太平寺。該寺明、清兩朝被焚,現存建築主要是文字塔。該塔建於北宋太平、興國年間,清光緒年間重建(1875-1908)。1937年冬軍入侵常州時,塔的木腰檐被燒,塔剎上的寶珠和露盤被炮彈擊落。1981五月改建,1982,11五月竣工。文筆塔為亭式磚木結構塔,七層八面,高48.8米。塔基由花崗巖制成,高80厘米。須彌山高1米,兩側浮雕蓮花花瓣。塔內有螺旋木梯可供攀爬。
太平天國保護常州市局錢潔街毛家巷的王宓。1860年(清鹹豐十年),護王陳坤書率太平軍至常州,掌管軍政。1864在常州戰役中英勇犧牲。面向北方的王宓原本規模就很大。現存建築主要是七開間的鋸齒形建築,中間有天井和石板地面。屋檐上有龍鳳紋和龍跳紋的滴水瓦,樓下長長的落地窗上雕著紅鳳凰紋。
瞿秋白故居在常州密渡橋北寺沿河的瞿氏祠堂。瞿秋白(1899-1935),中國* * *產黨早期領導人之壹,出生於常州青果巷82號。後來因為家裏窮,他搬了幾次家。1912移至此處,1916 11左。瞿氏宗祠建於1898,由瞿秋白的叔叔瞿庚福重修。祠堂* * *有4間,19間。瞿秋白住在東廂房,從東門出入。
張故居位於常州南門子河裏3號(今東風南路68弄4號)。張(1898-1927),江蘇常州人。1898出生於常州西門外西倉街道石皮場爺爺薛金元家中。婚後租房,住在三巷的平房裏。1925他在上海從事黨的地下工作時,回常州住在這裏。
梁青寺在南門外的德安橋南。始建於北宋治平元年(1064),原址常州東南1.5公裏,元末焚毀。明代永樂元年(1403),此遺址遷址,太平天國時期毀於戰火,清代重建。中軸線上有天王殿、大乘大雄寶殿、藏經樓、法堂、禪堂等建築。藏經樓保存完好,木結構,3層高,硬頂。地板7間寬(28米長),9檁條深(15米深)。第二層寬3間(13m長),深7.2m。禪堂位於佛經樓的南面,是壹個曲折的轉彎,寬度19.8米,進深24.4米..天王廟和梁青佛學院的舊址仍然存在,但它們已經發生了變化。
意大利花園位於常州市北岸。原為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狀元趙的花園,內有清初常州畫家丹南天的畫室。1860年,太平軍占領常州,並在狀元堂設立聖庫。英國國王陳玉成曾在此駐任理事,成為當時常州的最高權力機構。1864年5月11日,清軍破城後,李鴻章、戈登搶劫聖庫。趙的子孫把大殿和花園讓給了石。光緒中期,武進縣命施乾福在盛庫原址建園,名意園。花園分內外,中間用花墻隔開。
傅丹亭公園在常州東郊。傅丹亭,始建於南宋,是為紀念北宋詩人蘇軾11次來常州,死於常州而建。清代擴建為乾隆皇帝萬壽宮。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乾隆皇帝50歲壽辰,常州地方官紳、文人墨客在此舉行壽宴,故傅丹亭又稱“萬壽亭”。原建築毀於太平天國戰爭,現存建築於光緒三十四年(1908)和宣彤二年(1910)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