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近日發布《上海市城市房屋拆遷面積標準》,規定搬遷安置人口在被拆遷房屋內必須具有本市常住戶口滿壹年,且在本市無其他住房,符合《辦法》規定的標準。
1.待安置人口的認定對象:截至房屋拆遷許可證發放之日,在待拆遷房屋內具有本市常住戶口滿壹年,在本市無其他住房(或在本市有其他住房,但生活困難),居住在待拆遷房屋內的人員,可認定為待安置人口。
2.符合特殊情況的七類人:人口未成年子女應在拆遷範圍內安置;因工作需要調回本市的幹部、職工及其隨行家屬,已在拆遷範圍內的直系親屬中落戶的;因退休、退職從本市遷回拆遷範圍內的家庭的;海員、船員、野外探險者、學生等人員遷回拆遷範圍內的住所;本市居民因入伍、出國等原因註銷拆遷範圍內的戶口,再恢復戶口;本市居民因服刑、被勞動教養、被人民法院宣告失蹤或者死亡,在拆遷範圍內註銷戶口,後恢復戶口的;市政府規定的其他情形。以上七種人可以確定為需要安置的人口。
3.無其他住房的六類人:具有本市常住戶口的未成年人,其父母屬於拆遷範圍內的待安置人口;海員、船員、野外探險者、學生等戶口遷出被拆遷房屋的人員(已在外地結婚的除外);因入伍被註銷戶口的人員;因服刑、勞動教養被註銷戶口的人員;戶口不在本市的人員,因婚姻關系實際居住在被拆遷房屋內,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滿兩年,其配偶屬於拆遷範圍內的安置人口;市政府規定的其他情形。以上六種人可以確定為需要安置的人口。
4.主要適用政策
(1)上海市人民政府令111《上海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實施細則》
(2)《上海市房地產資源局關於貫徹實施若幹意見的通知》[2001]673號。
(3)《上海市房地產資源局關於實施房屋拆遷面積標準互換指導意見的通知》(滬府發[2005]260號)
二、搬遷的主要原則
111號文件出臺後,上海的動遷從“數人頭”變成了“數磚頭”,即動遷主要依據被拆遷人的房屋面積,而不是戶口數量!在實際操作中,動遷對解決困難有壹定的意義,所以實際操作的原則是:以數磚為主,兼顧人數,即以被拆遷人住房面積為主,兼顧戶口。
三、住宅房屋拆遷補償安置辦法
主要分為貨幣補償、價值標準和面積換房安置三種。本質原則是貨幣補償,所以我只說貨幣補償。
四、拆遷住宅房屋的貨幣補償
到期幣=靠法律獲得的壹塊+靠友情經營的壹塊。
(1)合法到期的作品。
1.對於產權房(有產權證的房屋),貨幣補償金額的計算公式為:(被拆遷房屋的房地產市場單價+價格補貼)*被拆遷房屋的建築面積。
2.公房(有公房租賃證的房屋)貨幣補償金額的計算公式為:(房地產市場被拆遷房屋單價*80%+價格補貼)*被拆遷房屋建築面積。
3.描述:
(1)被拆遷房屋的房地產市場單價為被拆遷人投票選擇的評估公司評估的價格(2)價格補貼=最低補償單價*價格補貼系數。被拆遷房屋的房地產市場評估單價高於拆遷補償單價標準時,按照市場評估單價計算:
價格補貼=(最低補償單價*2-實際評估單價)*價格補貼系數
A.最低補償單價是政府為保護被拆遷人利益而設定的保護底線。是根據不同地段(比如3A、2B)設置的,比如8500、9000,地方政府會有專門文件明確。
b、房屋拆遷價格補貼系數是政府根據不同地段為保障被拆遷人利益而加上的系數,如25%、30%等。,而且當地政府會有專門的文件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