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定地貌主要表現為山地、盆地、丘陵、平原四種類型。其中山區面積占全市總面積的37.5%,主要由雲開山脈組成,分布在西部的新樂、譚斌、四倫、嘉義、府河、都門的大部分或部分地區,南部的新榮、界街、羅京、太平、川埠。山脈的走向主要是東北-西南。絕對高度在700米以上,西南邊緣山脈海拔在500-700米之間。山的寬度壹般在3公裏左右。羅定東部是吳韻山脈的殘余礦脈。吳韻山從雲安縣出發,延伸至平塘、金雞和良塘。羅定以東的山區屬於喀斯特地貌。
羅定盆地分為羅定紅盆地和鏡舟盆地兩部分。羅定紅色流域主要分布在蘇龍、涪城、雙東、花石、邵麗、姜生、連州、羅平、狄威的大部分或部分鄉鎮,面積約600平方公裏,約占羅定總面積的24%。“紅盆”之名,因盆內分布紅色粉砂巖而得名。羅定的紅盆多為丘陵,山頂呈圓形或饅頭形,其余為梯田,坡度在15以下。鏡船流域主要分布在分界鎮、羅京鎮、太平鎮、船步鎮和良堂鎮。這其實是壹片狹長的平原,從邊界向梁堂東西延伸,面積240平方公裏,羅定的平原地貌也主要分布在這裏。涇川盆地河流縱橫交錯,土地肥沃,盛產水稻、花生、桑麻、甘蔗等農作物。自古以來就是羅定的魚米之鄉。清代文獻稱之為“附近郡縣有名富庶之地”。
羅定丘陵區占全市面積的41%,分為高丘和低丘兩部分。低山丘陵主要分布在羅定紅盆和鏡船盆的部分地區,海拔80-200m,坡度15-20。高丘主要分布在新樂、譚斌、四輪及邵麗、阜城的少數地區,海拔300-500米,坡度20-30°,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有許多山區適合於森林,生產大量的森林產品,如肉桂、松香和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