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建立上下壹致、內外配合的協調機制,切實形成整體聯動的工作格局。盡快出臺網絡輿情管理的規範性文件和政策,建立輿情監測體系,建設專門的網絡人才隊伍,有效了解和掌握網絡輿情,對監測中發現的不穩定因素進行風險分析,做出預測報告,向上級有關部門通報和發布預警信息。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報紙等各種傳統媒體,以及博客、微信、微博、手機新聞客戶端等新興媒體,實現網絡輿情預警“壹張網”全覆蓋,確保數據采集的及時性、準確性和有效性。
第二,著力提升專業隊伍的實戰應對能力。
要加強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將有效應對網絡輿情納入各部門輪訓課程,系統培訓各級領導,提高應對網絡輿情的能力,在實際工作中避免“躲、拖、拒、刪”等消極處置手段,積極推廣主動、開放、溝通的手段,通過實際工作減少和壓縮網絡炒作的空間。繼續加強專業隊伍建設,逐步建立網絡發言人制度,加強網絡發言人隊伍建設,讓主流、權威、可信、友善的聲音占領輿論高地。
第三,主動及時回應網友的不同聲音。
網絡媒體的雙向互動、隨意發言等特點導致網民情緒不理性,而這種情緒壹旦膨脹,就會給企業帶來麻煩。面對輿論熱點問題,壹味回避不僅不能解決,還容易激化矛盾。因此,只有直面輿論風暴,快速回應,將真相公之於眾,才能有效化解負面輿論。要把及時回應網民意見、及時說明真相、及時解決實際問題作為網絡輿情應對的重中之重。要制定和完善相關制度,加強輿情相關部門的協調和監管,設立專人進行輿情監督,定期梳理網上輿情。存在問題的,要明確限期整改,並跟蹤落實。要積極、公平、公正回應網民關切,嚴肅處理相關責任人,通過傳播理性觀點防止事態擴大。
健全網絡輿情應急機制,完善應急工作體系。
要完善指揮協調體系,在網絡輿論熱點發酵後,立即安排人員密切跟蹤網上評論,及時在相關論壇、貼吧發布事件進展。要完善網絡輿情深度分析研判工作體系,對網絡輿情進行分類、分級、定位,實施全方位動態監測,及早發現傾向性、苗頭性問題,開展專題性、綜合性分析,研判輿情走向和發展趨勢,網民關註點和關切點。在網絡時代,只有完善相關制度,加強網絡輿情管理,拓寬監督渠道,增加信息透明度,才能進壹步促進網絡管理的常態化、規範化,更好地避免網民因偏信而產生的誤解和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