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簡子問子貢:“孔子是什麽樣的人?”子貢對他說:“給了也不知道。”簡子沒有說,“師傅為孔子工作了幾十年,職業生涯結束就走了。我問兒子,他說‘我不能知道’。為什麽?”子貢說:“給口渴的人喝河海就夠了。孔子還是江河大海,但他給了,就足夠知道了嗎?”簡子說:“好,子貢的話也不錯!”
翻譯:
趙的君主問子貢:“孔子是什麽樣的人?”子貢答道:“我不認識他。”趙簡子很不高興,說:“師傅侍奉孔子十幾年,學成之後才離開他(孔子)。我問妳,妳說‘我不明白’。為什麽?”
子貢說:“我就像壹個口渴的人在河邊喝水。我滿足了就停下來。孔子就像壹條河和壹片海。我怎麽能完全理解他呢?”趙簡子說:“嗯,子貢的話很好!”
孔子的“河海”
孔子的政治思想以仁為核心,主張“愛”,主張“忠恕”,強調“復禮”、“正名”,以維護貴族的等級秩序。哲學上崇尚天命觀和超驗主義,但對鬼神迷信持懷疑態度。教育提倡“有教無類”。據說弟子3000人,名家72人。能因材施教,重視啟發,“學而不厭,教而不厭”,卻鄙視“學莊稼”“學苗圃”。
他編輯、刪減了《詩》、《書》、《春秋》等書籍,為古代文化的整理和傳播做出了巨大貢獻。在文藝思想上,他既主張“為君”、“為父”,又要求“怨”、“刺”現實。他的“至善”、“言即言”、“盛世、觀、群、怨”等理論,正確闡述了文學內容與形式的關系,全面概括了詩歌的特點和社會功能,為後世文學做出了巨大貢獻。
他的學說成為中國自漢代以來的正統封建文化,我也被歷代統治者尊稱為“文宣王”、“大成至聖宣王”、“聖宣大師”、“大成至聖宣大師”。現存的《論語》壹書,是弟子們根據自己的言行編撰而成的,是先秦諸子散文中的第壹部語錄集,句子簡潔含蓄,有許多生動的哲學格言,對後世影響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