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豐三年(1882),李顯庭57歲時,突然得了壹種怪病,各種藥都無效。方圓百利所有的名醫都被請來,吃了很多藥,但都不見好轉。當時人們遇到疑難雜癥,就隨機請來巫師,李顯亭也不例外。巫師問:“妳欠別人錢嗎?”李答道:“我從來沒有欠過。”巫師又問:“債務怎麽辦?”“什麽是債務?”巫師說:“妳向天堂許願了嗎?”這時,李顯庭想起了自己十二歲時被老擺渡人救起時對上天許下的大願,便把這件事詳細地告訴了巫師。巫師說:“沒錯。這輩子不還,下輩子就得還!””於是,李顯亭下定決心,要在這條河上建壹座橋,實現他年輕時許下的諾言。他邀請了著名的橋梁建設者來設計圖紙。本來大橋設計是從南關的小水門直接過江,但是被人堵住了,改成了下遊轉角處(也就是下灣口)過江。說也奇怪,李顯亭全身心投入修橋後,百病消除,身體特別硬朗。他想給後人留下壹座高質量的橋梁,所以對原材料和工藝要求嚴格。不管有多困難,他從不退縮。在修橋的過程中,家裏沒錢了,他就讓兒子賣掉土地和生意。夏天,洪水沖走了半座橋。看到自己的努力付諸東流,李顯亭非常難過。他最終低價賣掉了所有的土地來籌集建橋的資金。有人指出,原計劃的十孔改為九孔,並在第三拱橋下放置壹把斬妖劍,橋對面的兩條紅色石龍埋在兩邊,龍頭朝西,大口張開,象征著西方來的水再大,漲到龍口就再也不會漲了。同時斬妖之劍也會很棒,所有的妖怪再也不會破壞橋梁了。他請人從大別山拉石頭做橋基石,燒優質大青磚做橋身,買米粥拌石灰做泥口。歷時三年,九孔橋於清鹹豐五年(1885)建成。九孔橋長95米,寬4.8米,磚石結構,圓柱形橋墩。南四孔墩直徑1.46米,孔徑4.2米。北五孔墩直徑1.5m,孔徑4.4m..南六孔高度6.1米,北三孔高度6.4米。九孔橋建成時,李顯亭60歲。他歷盡艱辛,終成大業。通行那天,他走在自己修建的橋上,高興得突然病倒,暈倒在橋上。當時他死了,大家把他擡回蘇州李老家安葬。因為家裏的錢都花光了,加上戰亂不斷,土匪橫行,他死後連個紀念碑都沒有。
1973、1981年,沈丘縣人民政府分兩次撥款41萬元用於九孔橋的維修。因為九孔橋是周口到臨泉的交通大動脈,經常有幾十噸的大貨車在橋上行駛,常年承受著繁重的交通,所以到1998,南橋頭西側塌陷十幾米,車輛無法行走。1999,沈丘縣人大代表、老城區東升布鞋廠廠長郭傳興個人出資5萬元,南關行政村支部書記張負責修建修復,將橋加長4米,全橋長99米。19天完成。現在橋身基本完好,車輛行人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