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海綿城市”是壹個新概念,但中國的推廣速度並不慢。這種被稱為逐步消除“城市病”的水生態管理新框架,不僅僅是為城市增添綠化,更是為城市收集雨水,以自然的方式保護自然水系。
“海綿”不是空洞的概念,而是實實在在的景觀格局。建設海綿城市就是要建立相應的水生態基礎設施,這也是最高效、最集約的方式。因此,海綿城市建設的理念與其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密不可分。?
如果說傳統的城市開發切斷了雨水的自然循環路線,那麽低影響開發就是利用壹系列景觀和工程技術,使城市排水模擬雨水的自然吸收、儲存和蒸發,使城市排水系統遵循雨水循環規律。
?低影響開發主要通過雨水入滲、調蓄、調蓄、傳輸、截汙和凈化,可以有效控制徑流總量、洪峰徑流和徑流汙染。
作為海綿城市建設的主要工程技術措施,“六字箴言”自有門道。滲透,減少硬質路面,充分利用自然下墊面滲透,減少徑流,涵養生態環境,積累水資源。滯流,通過雨水滯留,以空間換時間,提高雨水滯流作用,同時減緩雨水收集速度,推遲高峰時間,降低排水強度和災害風險。調蓄,減少洪峰流量,調整時空分布,為雨水利用創造條件。清潔,減少面源汙染,降解化學需氧量、懸浮物、總氮、總磷等主要汙染物,改善城市水環境。用,充分利用雨水資源和再生水,提高水的利用效率,緩解水資源短缺。排水,建設灰綠色蓄排水系統,避免內澇等災害,確保城市運行安全。
?按照“滲、滯、蓄、凈、用、排”的要求,至少就地吸收利用75%的降雨,城區有望逐步實現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水體不黑臭、熱島不緩解的目標。有效緩解城市水資源短缺,有效改善城市水環境質量,徹底解決澇漬路段積水問題,科學恢復重建水生態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