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國慶期間跨區域流動容易增加感染風險,鼓勵居民就地過節,非必要在縣城或周邊遊玩,嚴格控制前往有疫情城市旅遊;確需從隊長外出的,要了解目的地疫情和防控要求,提前向當地社區或單位報告,錯峰出行,做好個人防護,返回隊長後及時向社區或單位報告,積極配合健康監測、核酸檢測等防控措施。
(2)建議在外地工作、學習、生活的衛籍人員,特別是身在海外、身處疫情高發地區或疫情發生地區的人員,假期留在當地,通過微信、電話等方式與家人聯系。,以減少旅途中疫情傳播的風險。
(3)確需歸隊者,須提前三天通過“石喻班”App、支付寶“石喻班”小程序申報個人信息。來(回)船長時需要持“兩碼壹證”(場所代碼、旅行代碼、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違反疫情防控法律法規,隱瞞、謊報、遲報旅行信息或不主動報告登記,不配合疫情防控工作,造成嚴重後果的,將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4)省外(歸國)人員需在長途客運站、高速公路地下通道等點設置的“核酸檢查點”進行免費“抵達核酸檢查”,即檢查完畢應立即離開,並在第1天和返回居住地後第3天做核酸(“抵達核酸檢查”可算作第1天)。這期間建議減少外出,不要。省內訪(返)官在到達24小時內主動檢測核酸1次,隨後在尉氏縣參與常態化核酸檢測。疫情相關風險區域的進(退)職人員按照相關控制措施實施控制。
第二,非必要的非聚集
(五)國慶期間,堅持“非必要不舉辦”的原則,嚴格控制各類會議展覽、促銷、文藝演出、體育賽事等集會活動。能取消或推遲的,盡量取消或推遲;線上能舉辦的,線下不舉辦。確需舉辦的,按照“誰舉辦、誰負責、誰組織、誰負責、誰審批、誰負責”的原則,科學制定疫情防控預案和應急處置預案,並按程序逐級上報疫情防控部門審批。活動現場必須設立疫情防控崗,嚴格執行掃描“現場代碼”、測量體溫、查看48小時核酸陰性證明等措施。所有參與者必須定期佩戴口罩。
(六)提倡簡樸的婚喪嫁娶,控制私人家庭聚會、聚餐的人數,避免聚會,非必要不去人員密集場所。排隊、繳費、交談時保持1米以上的安全社交距離。
三、遵守防疫法規
(7)國慶是旅遊高峰,外國人多。圖書館、影劇院等文化場所要嚴格落實“限量、預約、錯峰”要求,實行實名制門票預約制度,引導遊客錯時錯峰出行。室內場所接待能力不得超過最大承載量的50%,室外場所不得超過最大承載量的75%。公共區域註意保持通風和消毒。
(八)居民進入賓館、商場、超市、農貿市場、電影院等公共場所時,應當主動掃描“場所代碼”,規範佩戴口罩,保持安全社交距離。各類市場主體、公共場所、機關事業單位要加強值班監管,把好“場所代碼”檢查關口,確保“每進必掃、每掃必查、每有異常必報”。拒絕“雙碼”人員進入,對紅色代碼人員就地隔離,並盡快向當地社區和疫情防控部門報告,納入隔離控制。第四,做好個人健康管理
(九)居民和訪(返)官應堅持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風、少聚集等良好衛生習慣,主動參加常態化48小時核酸檢測,並配合掃描“場所代碼”、測量體溫,進入公共場所保持壹米線。密切關註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狀況。如有發熱、咳嗽、咽痛、胸悶、乏力、腹瀉等癥狀,立即到設有發熱門診的醫療機構就診,途中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主動告知生活史和接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