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可笑的是,壹些唯物主義者認為動物沒有真正的意識。這是壹個非常荒謬的謬論。我們也知道動物和人在思維、選擇、辨別上有很多相似之處,所以那種觀點根本站不住腳。
而且唯心主義並不接近唯壹教派,佛教徒千萬不要認為自己是唯心主義者。畢竟,無論是客觀唯心主義還是主觀唯心主義,都不承認唯知派選擇的空性,也不承認六度萬行的修行,最終獲得完全平等的覺悟之果。他們不承認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和前世後世的存在在唯心主義中毫無意義。
其實佛教哲學應該說涵蓋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因為唯心主義只是對暫時現象的感官研究,這個理論可以納入佛教理論;唯物主義只探索物質的現象和本質,產生自然的科學成果,這在佛教中也可以完全涵蓋。這樣,我們就可以說,佛教涵蓋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而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並不能涵蓋佛教。
有人認為所有的哲學都不能超越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這是壹種片面的說法。我們以前或多或少學過它們的內容。我在師範的時候,壹個講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的老師天天和我吵架。特別是當他提到“佛教是迷信”的時候,我們壹群人就開始和他爭論起來。當時我們並沒有了解到病因和中觀。如果真的爭論,我們可能有些地方爭論不過來,但是憑借自己的智慧和對善惡的理解,暫時可以和他對抗。每次他說佛教迷信,我們馬上舉手和他爭論,後來他上課也不敢具體說了。有壹次他對我的班主任說:“這個人腦子有問題,將來肯定是禍國殃民的。壹定要註意!”
很多人研究過馬克思的辯證唯物主義,馬克思在《資本論》等論著中提到“宗教是鴉片”,所以很多人包括高校的教授都認為馬克思駁斥的是佛教。但這種說法不合理。為什麽?因為馬克思的思想來源主要是費爾巴哈的壹本書,這本書對西方基督教進行了嚴厲的批駁,但並不是針對佛教的,馬克思對佛教的批駁根本不是。
現在極少數人對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壹無所知,卻口口聲聲說佛教是唯心主義,是迷信。甚至有些老師在教學生的過程中采用盲目引導的方式,產生了壹些反作用。所以無論是出家還是家人,都要用智慧去細致地觀察自己所學的知識,所受的教育。否則,妳只會聽到壹句“唯心論”和“唯識論”而從不思考,妳會開始斷言唯物主義是正確的,不存在前後之分,這會給妳的生活和下壹個生活帶來無盡的傷害。所以,當我們只談知識的時候,除了佛教之外,還應該對唯心主義有壹點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