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也被認為是人腦對輸入信息進行編碼、存儲和提取的過程。根據編碼、儲存和提取信息方式的不同和儲存時間的不同,記憶分為三個系統:瞬時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
二、三種記憶系統的特點和相互關系:
(1)瞬時記憶:
美國心理學家斯波林(Sporring)證明,剛看卡片的時候可以記住更多,但是可以保持很短的時間。Sporring稱之為讀卡後妳可以短時間保持的記憶瞬時記憶。
瞬時記憶又稱感覺記憶或感覺記錄,是指在極短的時間內,外界刺激呈現壹次後,信息在感覺通道中迅速記錄下來的瞬間記憶。壹般把視覺的瞬間記憶稱為圖像記憶,聽覺的瞬間記憶稱為記憶。
瞬時記憶的特征:
1,瞬時記憶的編碼方式,即瞬時記憶記憶信息的方式,是外界刺激的圖像。因此,它有著鮮明的形象。
2.瞬時記憶容量大,但保持時間短。容量為9-20位,時間在4秒以內。
圖像記憶0.25-1秒,聲音記憶可超過1秒,不超過4秒。
如果妳註意瞬時記憶中的信息,或者當妳意識到瞬時記憶中的信息時,信息就會轉移到短時記憶中。否則,妳沒有註意到的信息會在1秒後消失,也就是被遺忘。
(2)短期記憶:
指外界刺激在極短時間內呈現後,保持在1分鐘內的記憶。
短期記憶的特征:
1,短時記憶的容量是有限的,壹般是7 ^ 2,也就是5-9項,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記憶廣度。為了擴大短時記憶的容量,可以使用語塊。
2.在短時記憶中,口語和書面語的材料多為聽覺編碼,即容易記憶的是口語和書面語的聲音,而不是它們的圖像。非口語詞的材料主要是圖像的記憶,視覺記憶的圖像占據更重要的位置。此外,還有少量的語義記憶。
3.短時記憶中的信息目前正在處理中,所以可以實現。短時記憶既包含從瞬時記憶中轉來的信息,也包含從長時記憶中提取的信息,這兩種信息目前都在加工中,所以短時記憶也叫工作記憶。
4.復述後,短時記憶的信息可能轉移到長時記憶系統。
(3)長期記憶:
長時記憶是指外界刺激在極短時間內呈現後保持1分鐘以上的記憶。
長期記憶的特點:
1.長期記憶的容量是無限的,與信息的類型和數量無關。
2.長時記憶編碼包括語義編碼和圖像編碼。
3.如果儲存在長時記憶中的信息沒有被有意回憶,人們是不會意識到的。只有當人們需要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時,存儲在長時記憶中的信息才能提取到短時記憶中,人們才能實現。
4.長時記憶的遺忘是自然衰退或幹擾造成的。幹擾可分為前向抑制和後向抑制。前攝抑制是指記憶和回憶後,先前學習的材料對學習材料的幹擾。後向抑制是指後學材料對記憶和回憶前學材料的幹擾。系列位置效應是幹擾對記憶效應影響的壹個非常明顯的例子。
系列位置效應是記憶材料在系列中的位置對記憶效應的影響。壹個系列的兩端比中間的材料有更好的記憶效果,這就是系列的位置效應。系列的開頭比中間的材料有更好的記憶效果,也叫首因效應或首因效應。系列末尾的材料比系列中間的材料更容易記住,也稱為近因效應或最近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