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是加強領導,營造“科技擁軍”的良好社會氛圍
加強領導,強化工作,完善各項制度。在科技信息、科技成果等方面。,賦予了“科技強軍”的實質性內涵,在人力、物力、財力上給予了大力支持。並通過深入學校、企業,充分利用墻報、廣告牌、有線電視宣傳“科技擁軍”工作,努力營造全社會參與“科技擁軍”工作的良好氛圍。同時,註重培養和提高幹部職工的國防意識和愛國情操,密切與駐軍部隊的聯系,推動“科技擁軍”工作再上新臺階。
第二,豐富活動內容,拓寬“科技知識進軍營”渠道
通過開展科學知識講座、組織民營科技企業進軍營、贈送科技資料等多種活動,豐富“科技擁軍”內容,在軍營營造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氛圍,進壹步提高部隊官兵的科學文化水平。
(壹)開展科技知識講座。依托科研院所的師資力量,組織專家學者在部隊講授現代國防科技知識;組織部隊官兵觀摩科技成果展,參觀科普教育基地,舉辦科普講座。
(二)組織民營科技企業進軍營。充分發揮民營企業在資金、技術、人才、裝備等方面的優勢,組織我市相關龍頭企業和技術人員到基層前沿隊開展現場科技咨詢、科技診斷等活動,加強“軍工企業”之間的技術交流與合作。
(3)豐富和完善“科技閱覽室”。通過贈送實用生產管理技術等科技資料,進壹步幫助部隊充實完善“科技閱覽室”,豐富部隊官兵業余生活,提高科學文化素質。
(四)開展科技咨詢服務。利用晉江科技網、技術市場和信息處理中心的信息優勢,為部隊提供快捷的信息咨詢渠道。
第三,加大創新力度,提高“科研成果進軍營”的效果
充分發揮職能優勢,利用科技中介的橋梁作用,解決部隊建設急需的關鍵技術和技術難題,促進部隊科研成果轉化應用,促進院校與部隊的交流合作。
(壹)根據部隊需要,有計劃、有重點、有選擇地征集高等院校科研成果,優先向部隊推薦,幫助部隊消化吸收,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充分發揮效能,形成戰鬥力。
(二)積極推廣先進適用的生產技術。充分發揮其科技示範和輻射功能。幫助部隊開展設施農業建設,促進副食品由普通向營養、規模向質量轉變,提高部隊官兵生活質量。
(三)加大支持力度,優先支持科技練兵、副食品生產、設備儀器等軍事項目,把最新的科學技術“移植”或“嫁接”到部隊,為打贏未來高技術戰爭做準備。
(四)從裝備、技術、人才培養等方面支持陸軍信息化建設,充分發揮計算機和網絡功能,提高打未來信息化戰爭的能力。
四、組織人才交流,加強“科技人才進軍營”工作。
組織軍工生產管理人員到先進地區參觀學習,開闊軍事官兵視野,提高工作能力。多層次多渠道幫助軍隊培養和引進各類專業技術人才,建設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