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工商資訊咨詢 - 什麽叫居安思危?

什麽叫居安思危?

《菜根譚》雲:“進則思退,免觸諸侯之禍;當妳開始的時候,在妳擺脫騎虎難下的危險之前,先放手。”這就意味著,在事業蒸蒸日上、趨於鼎盛的時候,要做好盡早退出、退休的準備,以免日後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當妳開始做壹件事的時候,妳應該事先計劃好在什麽情況下停下來,以免將來造成危險。

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我們應該防止自滿,懂得居安思危,知難而退?比如蘇軾在《贈慈程傑》中說:“不為身傳異識,欲明而讀士紳。雖然有幾把火往上冒,但是沒有人往後退!

大家都熟悉郭子儀平定唐朝安史之亂的故事,卻很少有人知道這位功勛卓著的將軍為人處事極其謹慎。

唐末諸侯割據,君臣互疑,文臣武將自畏。有些人,怕引起別人的懷疑,壹進深宅就希望與世隔絕,從不與任何人交往。

在這些大臣中,只有汾陽王郭子儀與眾不同。郭芙的大門每天都是敞開的。他部下的將領來參觀府邸。如果郭夫人和她的女兒在給妳梳頭,會讓這些將軍拿毛巾洗臉,像對待家人壹樣命令他們。

郭子儀的兒子們也覺得他的父親太過分了,勸他說:“妳有偉大的事業,但妳不尊重自己。無論妳有多高或多低,妳只是走進妳的臥室,古代的聖人不會這樣做。”

郭子儀笑著說,“妳怎麽知道我的意圖?我有500匹戰馬和數千名下屬仆人。如果我們築起高墻,閉關鎖國,不與朝廷內外的人接觸,如果我們與別人有私怨,而嫉賢妒能的人又會為我們整個家族挑起事端。現在我開誠布公,大門敞開。就算有人要詆毀我,又怎麽能找到借口呢?”

郭子儀開門拜客,對壹切都毫不懷疑,這真的讓代宗信服了。

所以,當情況好轉的時候,我們應該把心思轉到撤退上來。這是壹種豁達大度的胸懷,也是壹種以退為進,藏而不露,穿透利益,尋求財富轉化的智慧。是對利益和財富的高瞻遠矚,而不是執著於壹時的得失。

有時候不僅需要智慧,還需要付出代價的勇氣。曾國藩自請解散湘軍,這是他的經典之作。

曾國藩在清朝鎮壓太平天國起義的過程中崛起。他訓練湘軍,在八旗軍無能為力的情況下,自己撐起局面。所以在18611年,他受命統率江蘇、安徽、江西、浙江四省軍政,四省巡撫以下的文武都歸曾國藩管。曾國藩成為清朝以來最有權勢的漢族官僚。

太平天國起義被鎮壓後,曾國藩被封為易,實行世襲制。此時的曾國藩事業有成,風光無限。但他頭腦非常清醒,時刻保持警惕,居安思危。

隨著地位的上升,他並不自滿,反而覺得很害怕。他更想要的不是享受自己的成就和名利,而是擔心自己運氣不好,被壹只死兔子給煮了。他給哥哥曾國荃寫了壹封信,勸他以後不要再有機會,盡快退休,以便“開好頭,免犯大罪”。

曾國藩明白,太平天國被鎮壓後,清廷壹直對他有所懷疑,因為他有如此強大的軍隊,朝廷卻難以指揮動員。滿清大臣不會放過這個問題。如果任由他們解決,不僅湘軍會損失慘重,他自己的命運也難以預料。

於是曾國藩主動給清廷,說湘軍建立已久,不再有往日的生氣,沾染了舊軍的惡習,要求湘軍下崗,革職。他想表明曾無意擁軍,不是謀私利的野心家,而是忠於清廷的衛士。

同時,他雖然在最後壹場表演中要求解散湘軍,但對個人前途只字未提。因為他知道,如果他在奏章裏說要留在朝廷,上峰就有貪權棧的嫌疑;如果他在奏折中明確要求免職並回老家,會有不繼續為朝廷效力的嫌疑。

正當朝廷在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曾國藩的主動要求正是統治者所希望的,於是下令遣散大部分湘軍。因為這個問題是曾國藩主動提出來的,所以他在親自給曾國藩治病的時候,還是被任命為清政府兩江總督。

這正是曾國藩自己想要達到的目的。

進退不是如火如荼的拋棄生活主流,也不是堅持脫俗。是壹種直白的人生理性,壹種近乎平淡卻又真摯的人生態度。